朋友從日本回來,探訪了關西機場免稅店的日威價格,結論是:的確下修了一截。對普羅消費者來說,過去幾年日威價格之不可思議已經不是新聞了,尤其是許多新興酒廠的酒款,因為年輕,所以無酒齡標示,但定價往往超過15、18或甚至20年以上的蘇威,顯然這種定價方式瞄準的TA已不是一般著重風味的消費者,而是對未來獲利有期許的投資客。當市場反轉向下時,這類消費者自然縮手,酒賣不動,只能下修價格,怪不得坊間流傳著「你不買,我不買,明天降500」,有一股戲謔意味。
從去年至今,每一回參加酒類活動,總忍不住探詢品牌去年的業績。不意外的,幾乎所有的品牌都皺著眉頭訴苦,只能堅此百忍的自我鼓勵。這種情況並非台灣獨有,近來讀到的新聞和統計報告,老是銷售數字下滑、酒廠破產、休停或裁員的壞消息,倒是低酒精或無酒精的飲料銷售量持續上漲。至於今年是否有止跌回升的趨勢?我追流行的問了xAI-Grok:「2025年威士忌產業是持續衰退,還是有可能復甦?」Grok很不得了,給了我很人性化的模稜兩可答案:
……2025年威士忌產業不太可能全面衰退,但也不會立即迎來強勁復甦。更可能的是一種「分化復甦」的局面:新興市場(如印度)與低價產品可能帶動銷量成長,而高端市場與傳統產區(如蘇格蘭、日本)仍需時間恢復昔日榮景。關鍵在於全球經濟是否穩定、貿易政策是否友好,以及產業能否有效抓住年輕消費者的注意力。若能克服短期挑戰,2025年或許是復甦的起點,而非衰退的深淵。
可愛的AI持樂觀態度,不知道能否安慰到心疲的酒商們?不過新興市場確實給了酒商不少憧憬,尤其是SWA熱騰騰公布的2024年數據,與前一年比較,雖然出口總值下滑了3.7%,但出口總量卻增加了3.9%,其中又以印度最為顯眼,以14.6%的成長率躍升為蘇威出口第一大國,即便是出口值也不落人後的排名第五,前些時候更將進口美威的關稅從150%調降到100%,假若同比調降英國烈酒關稅,預期的成長性將更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