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濤駭浪的2022年已經遠離,不過疫情與俄烏戰爭的影響尚未褪去,酒友們臉色鐵青的迎接酒價齊漲的消息,只能四處蒐羅囤積。對愛好威士忌的消費者而言,新年並未帶來太多值得興奮的新氣象,接下來的趨勢有可能改變嗎?全球產業又有什麼變化?
就投資角度來看,舉Rare Whisky 101的APEX 1000指數為例,從2012年以來一路上漲,就算疫情嚴峻的2020年頂多上漲幅度趨緩。但是到了2022年中,趨勢反轉向下,線型為10年來首見,會不會只是漲多後的修正?但同樣的情形發生在台灣,去年底羅芙奧的「尊釀雲集」秋拍,不僅流標數出乎預期,拍賣價也喊不上去,許多品項都是以底價成交,與五月春拍時的熱絡不可同日而語。顯然威士忌的投資市場,因通膨壓力導致的經濟衰退而遭逢挫折。
不過讓我驚訝的是,全球的烈酒產業似乎不受疫情、戰爭和景氣影響,反而更加蓬勃。根據眾多網站的統計和觀察,2022年整體威士忌市場持續走揚,規模已經超越了800億美元,預期今年將攀升到2019年的水準,且未來5年每年的平均成長率將超過5%。比較不同市場的規模,亞太地區成長最為快速,其中又以印度的漲幅最大,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就因為走勢如此驚人,怪不得英國政府趕忙與印度談判,假如把目前的150%進口關稅降低或甚至取消,想想看,未來英國(蘇格蘭)的威士忌的出口份額會做怎樣的調整?另一個可能分食大餅的隱憂是中國,威士忌只要搶占1%的白酒市場,那麼全世界的威士忌產量都不夠填補這個空缺。
這就是為什麼全球各地紛紛投資興建酒廠的原因。先不論美國難以統計的微型工藝酒廠,我的日本通朋友告訴我,許多清酒、燒酎酒造改建為威士忌酒廠,取得蒸餾許可的酒廠已逾80間,而稼動-即開始營運生產的酒廠已超過40來家。大陸的情況略同,目前正在營運的酒廠約莫10間,但已有60多間酒廠申請獲准。蘇格蘭在過去10年間興建了不少酒廠,去年再成立The Cairn、Rosebank、Toulvaddie和Uilebheist等4間,更無須說萬眾矚目的Port Ellen即將在今年完工投產。台灣在這一波趨勢中也不落人後,據說傳統飲料、化工大廠正在申請酒廠興建執照,顯然看準的就是未來的可預期性。
回頭來看看台灣的消費市場。「i-Buzz網路口碑研究中心」於二月發布一份有趣的威士忌口碑聲量及好感度研究結果,根據這份報告,消費者關心的面向包括威士忌的評價、喜好和風味,以及價格高低、外觀包裝和質感。就個別品牌而言,口碑聲量最高的前三名分別為麥卡倫、百富和大摩,而好感度則為艾樂奇、山崎和大摩。我會以「有趣」來形容這份報告的主要原因是,上述排名基本上與銷售數字無關,因為單一麥芽威士忌銷售量最佳的前兩大品牌蘇格登和格蘭利威,都未擠入口碑、好感的前三名。除此之外,口碑好的品牌不一定能獲得消費者的好感,主要來自於二級市場價格炒作導致的反感情緒。
由於每個人心目中都有屬於自己偏好的答案,因此眾多酒友(以及品牌)大概也會跟我一樣質疑報告的可信度。根據i-Buzz官網的說明,他們是利用特殊爬蟲資料抓取技術來蒐集各網站的討論串,包括留言文章的標題、內容、回文、帳號、時間和來源等,同時透過聲量、情緒、語意和擴散度的分析,來評估消費者對於品牌的辨識能力、信任度、產生的聯想,以及主動擁護品牌的意願,因此可完整呈現網友的討論狀況。這一點,請各位讀者自行評斷。
撰寫這篇文章的起手勢很驚人,但最終仍無法提出具有建設性的趨勢預估,只能老話一句,酒的最終歸宿仍以入口為上,囤積居奇則大可不必,一味跟風搶買,不如好好認清自我的喜好。至於家中藏酒早已喝不完的廣大酒友們,最大的困擾可能不是買,而是面對當年每瓶2、3千元、如今漲到3、5萬的酒,如何狠心閉眼給它轉開下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