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個契子,我於2016年寫下的「再談大麥—從Tusail品酒會談起」文章末尾(或參見《威士忌學》p.131),比爾博士神祕預告即將推出酵母菌的實驗性裝瓶,但不是Glenmorangie!果然快人快語的話不能講滿,人生中充滿變數,何況是微小的菌(一笑)。
酒廠的產製流程中,發酵是最花時間的一項,為了能快速並有效率的進行發酵,所有的蒸餾廠都希望使用的酵母盡可能的純淨而不摻雜菌,也因此罕有蒸餾廠自行培養酵母,絕大多數都是由專業酵母廠購買商業酵母。這些酵母廠擁有多種酵母菌株,每一種菌株都保持在無污染的狀態以維持活性和繁殖能力,並依據客戶需求調配菌株,因此所謂的商業酵母並非單一菌株,而是數種酵母菌的組合。
蘇格蘭最早的威士忌酵母菌株在1870年代於Keith被分離出來,1920年代中期DCL公司製作出DCL S.C.以及DCL L-3等菌株,不過在二次大戰前絕大多數的酒廠都使用自家酵母。直到1952年DCL的M-strain出現後,蒸餾廠紛紛改用商業酵母或啤酒酵母,而啤酒酵母的酒精產量又低於商業酵母而逐漸式微,以致M-strain橫掃蘇格蘭威士忌產業一直到1980年代。1990年代由Kerry Group公司所發展的MX-strain,發酵速率略比先前的M-strain快一些,風味則類似,尤其是針對比重越來越高的麥汁,無論速率或效率都更好。另外Mauri Group公司所發展的Pinnacle,原先是具有高酒精耐受度的烘焙酵母,使用在蒸餾業又比MX-strain快約1個小時到達發酵的最高峰。統計從二十世紀末以降,最常被使用的商業酵母包括DCL M、M-strain、Quest M、Rasse M、M-1、D1或WH301,都是過去由DCL酵母有限公司(DCL Yeast Ltd.)所生產,現在則是產自Kerry Biosciences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