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19/2021
總分:88
Nose:優雅的香草甜在前端,淡淡的花香氣息,微微的穀物與麥芽、蜂蜜甜,柳丁、蜜蘋果風味逐漸增濃,底部的橡木桶充滿土地的紮實感,少許動物毛皮的暗示,洋梨、桔子果醬,底層飄出一點點木炭和甜巧克力
Palate:蜜蘋果、香草、草莓種種水果的滋味在口中流轉,少許果醬般的濃郁,再摻入輕蜂蜜和麥芽,一些果皮和木質單寧澀,許多胡椒、荳蔻辛香,輕輕的乳脂,微微的烤土司、烤餅乾和動物毛皮,多喝些,麥芽消化餅乾越發的清晰
時間:1/19/2021
總分:88
Nose:優雅的香草甜在前端,淡淡的花香氣息,微微的穀物與麥芽、蜂蜜甜,柳丁、蜜蘋果風味逐漸增濃,底部的橡木桶充滿土地的紮實感,少許動物毛皮的暗示,洋梨、桔子果醬,底層飄出一點點木炭和甜巧克力
Palate:蜜蘋果、香草、草莓種種水果的滋味在口中流轉,少許果醬般的濃郁,再摻入輕蜂蜜和麥芽,一些果皮和木質單寧澀,許多胡椒、荳蔻辛香,輕輕的乳脂,微微的烤土司、烤餅乾和動物毛皮,多喝些,麥芽消化餅乾越發的清晰
時間:5/30/2014
總分:80
Nose:酒精非常刺激,稍後麥芽甜才悠悠醒轉,少許乳脂,一些過於年輕青澀的木質和一點點藥粉暗示,10分鐘後多了柑橘蜂蜜甜並逐漸增濃一些,乳脂柔軟,少量檸檬皮苦摻入,不過酒精的影響仍在,過了25分鐘大漲,按壓住所有發展的可能 19
談到Auchentoshan蒸餾廠,一定連帶談到三次蒸餾(Triple distillation)。
三次蒸餾技術來自於愛爾蘭。古早時由於混用麥芽及其他穀物作為原料,為了要獲得足夠強度的spirit,因此將wash still的產物分為強low wine與弱low wine分開蒸餾,收集後混合了弱low wine再次蒸餾。這種方式基本上是屬於二次蒸餾的加強版,不過到了19世紀晚期,以壺式蒸餾器進行三次蒸餾成為最簡單的解決方式。而在同時,蘇格蘭低地區也開始採用此種蒸餾技術,不過根據Whisky Distilleries of the United Kingdom的作者Alfred Barnard於1886年的訪查結果,當時低地區共計31間蒸餾廠中,僅有4或5間使用三次蒸餾,Auchentoshan並未包括在其中。
Auchentoshan到底什麼時後改用三次蒸餾至今難有定論。從歷史來看,酒廠在1823年創立以來共換手6次,其中Eadie Cairns於1969年買下之後重建了酒廠,而MBD(Morrison Bowmore Distillers Ltd) 於1984年接手又再度大幅改建,無怪乎這次來訪的全球品牌大使Gordon Dundas在品酒會現場提到,有人問起到底為什麼Auchentoshan堅持採用三次蒸餾,他的回答是當公司買下時,既有的設備便已經是如此,所以也就沒做更改。當然,這種回答無法滿足我的好奇心,不過也問不出個所以然來,但無論如何,「低地+三次蒸餾」具有堅持傳統、維持產區風格的重大意義(這裡的「傳統」有些吊詭,31間中的5間能算具有代表性的傳統嗎?),因為目前蘇格蘭一百多間蒸餾廠中,能經年累月、持續的做三次蒸餾者,唯有Auchentoshan而已,Springbank的Hazelburn偶一為之(據Gordon言,每年僅作2個星期),Benrinnes和Mortlach則另有不同的工序,不能稱之為完整的三次蒸餾。
三次蒸餾耗時費工,Auchentoshan官網上可以找到詳細的流程,另外Gordon也在品酒會現場解釋,如下圖所示(眼尖的我發現>82.5%和<80%標示錯誤,下圖已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