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時候參加了一場Cotswolds品酒會。Cotswolds酒廠位在倫敦西北側,2014年成立時是英格蘭的第四間蒸餾廠,如今全英格蘭已經擁有55間威士忌酒廠。不過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全球品牌大使Rob帶品飲時,所提到的環境保護計畫。酒廠將烈酒蒸餾後產生的廢液(spent lees)以及清潔用水,放流到由落葉、木屑和大麥稈所組成的過濾層,利用植物的自然分解作用來代謝水中的化學物質,而後用以澆灌溼地種植柳樹林,進而提供野生動物的棲息地。至於酒汁蒸餾產生的廢液(pot ale),由於含有許多金屬銅而無法靠著植物代謝來淨化,因此送去做厭氧處理,用以製造生質燃料。
由於酒廠使用鄰近大麥田種植的大麥,加上這套水資源的循環再利用,因此把它稱為Field to Field Distillation,盡可能將生產的一切塵歸塵、土歸土的還諸大地。不過參加品酒會的酒友們,對這些資訊似乎有點無感,可能原因是環不環保、永續不永續,基本上與酒中風味無直接關聯,但果真如此嗎?
如同近日台灣不斷討論的碳費問題,如何在2050年達到零碳排-嚴格說來應該是零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 GHG)排放-已成為全國,不、全球一致努力的方向,其中SWA更要求所有蒸餾廠務必提早5年,也就是在2045年達到凈零排放(Net Zero)的目標,因此各酒廠莫不想方設法的減少排放量。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日本的余市蒸餾所一向以燃煤直火蒸餾著稱,根據《日本威士忌全書》,4座酒汁蒸餾器都是直火,而2座烈酒蒸餾器中的1座已改為蒸氣間接加熱。不過當我在今年4月造訪酒廠時,直火加熱的酒汁蒸餾器已減少為3座,烈酒蒸餾器更全數改為蒸氣加熱。改變的原因雖未直說,但除了減少定時鏟煤所需的人力之外,更可能是因為燃煤的碳排量大,因此未來是否將全數改成蒸氣間接加熱,也不是不可能。
蒸餾只是威士忌產製的一環,想達到凈零排放不能單從蒸餾著手,必須仔細盤查每一瓶酒從出生到消滅的「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根據環保署的定義,所謂的碳足跡指的是一項活動或產品的完整生命週期中,直接與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因此產製每一瓶威士忌所牽涉的原物料,包括種植大麥、製作麥芽、培育酵母菌和水資源開採,到蒸餾過程中的設備能源使用、廢棄物處理和橡木桶的製造與陳放,到裝瓶(瓶身、軟木塞、酒標、包裝)、運輸、銷售,以及酒喝完後瓶身的銷毀/再利用等等,每一項行為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都要列入碳足跡的計算。
實務上該如何運作才能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舉個例子說明。Nc'nean是英國第一間獲得「碳中和」(Carbon Neutral)認證的蒸餾廠,只使用再生能源來滿足電力和熱能需求,包括採用鄰近森林的廢木屑作為鍋爐的生質燃料,以及從綠色能源合作夥伴Engie購買低碳電力。他們只使用酒廠鄰近種植的有機大麥,糖化後的糟粕則作為乳牛飼料,加上水資源的循環利用來節約80%的用水,並採用回收玻璃瓶來裝瓶,單單裝瓶這一項便減少了40%的碳足跡。經過以上的努力,每公升威士忌仍產生約2公斤的二氧化碳,最後透過可持續森林種植計畫來達成零碳排。
有興趣的讀者可從Nc'nean官網下載永續報告仔細研讀,不過必須說明的是,所謂「碳中和」只牽涉二氧化碳的排放,與「凈零排放」仍有差異。根據台灣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影響大氣環境的溫室氣體主要有7種(註),各自對地球暖化造成不同影響,二氧化碳只是其中之一。惟基於一般人對化學名詞的畏懼,因此通常將不同的溫室氣體轉換為相同的單位,也就是二氧化碳當量(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 CO2e)。
所以請牢牢記住這幾個專有名詞:碳足跡、碳中和、凈零排放、二氧化碳當量,未來將不斷被提起且越來越被重視,也將影響到我們喜愛的威士忌。過去曾經有位朋友問到,為什麼酒廠需要花費成本、更新設備來做減碳工作?很實際的答案是,未來達不到減碳目標的酒廠就只能購買碳權,假如搶不到碳權,很可能熟成的酒無法裝瓶也賣不出門。
註: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三氟化氮(NF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