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財訊633期.jpg

「四月總算結束了!」望著收拾乾淨的會場,我的許多酒商朋友都鬆一口氣,精疲力竭的返回久違的家庭,盡力彌補一個月來沒能照顧的家人。

也難怪,從四月的第二個週末開始,包括在台北花園飯店舉辦的「威士忌烈酒品味展」、世貿一館的「台北國際酒展‧純酒展」、大稻埕街廓熱熱鬧鬧的「琴酒嘉年華」,以及在圓山飯店壓軸的「世界威士忌烈酒展」,連續四個週末的酒展把大家累壞了。我無役不與,但角色有點特殊,除了琴酒嘉年華之外,都界於參觀者與參展商之間,就近觀察了許多文化和現象。

就酒展的特性而言,花園酒展是全年第一場,策展人複製成功的桃園酒展經驗揮軍北上,雖然場地稍微偏遠又狹小一些,但開場前排隊的人龍十分驚人,兩日內簇擁的人潮讓我大呼驚奇。相隔幾天之後,連續四日的純酒展胃納所有酒類,啤酒、清酒、燒酎、葡萄酒、干邑及各式烈酒通通上場,加上預先登記免費入場,人潮-不誇張-把世貿一館擠到寸步難行。琴酒嘉年華已是第五屆,不過首次參加的我感覺極度新鮮,也見識到了調酒對年輕人的吸引力,而週日適逢保安宮保生大帝聖誕繞境,喧天鑼鼓下,迪化街週遭人群水洩不通、熱鬧非凡。至於高踞圓山莊嚴又神祕的飯店,一向予人高不可攀的印象,很難想像在大紅圓柱與大紅地毯上舉辦酒展,所以當然不容錯過,何況週六晚上的國宴席開近三十桌,大夥兒呼朋引伴、酒酣耳熱,再也沒有與酒友歡聚更開心的事了。

從參加者的角度來看,時間、地點雖然都是考慮因素,不過風格與內容才是招引人付費進場的主因。依此而言,琴酒嘉年華最為特殊,以「人• 琴• 味」為主軸,集結了知名酒吧和調酒師,利用不同品牌的琴酒與素材各展奇技,再與迪化老街產生新舊衝突,共同演出一場巨型派對。純酒展雖然沒有單一主軸,卻足以招攬所有酒類愛好者一次嘗遍各式酒種,進而選擇出自我的喜好。至於花園、圓山兩場威士忌酒展,展商雖多有重複,但場地和時間差區隔了參加者,加上各自設置風格類型殊異的講堂,地域性的吸引不同的愛好者。

我們的社團在花園酒展租設了一個攤位,以單杯方式販售不常見的珍稀酒款,讓我們搖身一變成為展商。另外除了琴酒嘉年華,三場酒展都展出了我的《酒徒之書》和《新版威士忌學》兩本著作,因此我時不時的必須現身書攤去說書和簽書,也協助講解酒款。這些多重任誤,再再與過去純消費者身份不同,也促使我從展商角度檢視何謂成功的酒展。

我與花園和圓山酒展的策展人十分熟識,他把主要工作內容簡化為三大項:確定時間和地點,努力招商,再吸引酒友們買票進場。聽來簡單,需要照顧的眉眉角角卻十分繁瑣,更有多到不可勝數的臨時、緊急情況需要解決。

展商的考慮很單純:如何極大化坪效以增加來客提袋率。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攤位需考慮周遭空間和動線,盡可能佈置得亮眼突出,試喝的酒款要能立即打動消費者,同時還能清楚的解說品牌精神和特色。雖說都是老生常談,巧妙卻有不同,或聘請PG倒酒,或穿戴一式的服裝,也有舉牌到處走動者,以及定時舉辦小型品飲會。此外,威士忌的年齡層逐漸老化是個不爭的現實,如何將品牌觸角伸向年輕世代,攸關下個十年的市場消長。所以除了觀察入場人數之外,更要留意年輕或陌生的臉孔有否增加,成為酒展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

我曾多次提到,最令我厭惡的是酒展中消費者「喝到飽」的心態,以致酣醉不醒的隨地坐臥,甚至嘔吐而狼狽不堪。不過近幾年來展商也聰明了,只提供低年份的普飲款試喝,較昂貴的酒款改為付費單杯,長時間教育薰陶後,消費者逐漸接受這種做法,慢慢轉變為成熟市場該有的酒展模式。確實,我們必須思考,當酒價不斷飆高,在不清楚瓶中風味的情況下,直接購買其實存在風險,若能在酒展中花費小錢試飲,找出自我的喜好再下手,絕對是最經濟的方式,也是我以為酒展的重大目的。

酒展月結束了,策展人及展商總算能好好的鬆口氣。新冠疫情下,台灣是唯一可密集舉辦酒展的國家,雖然最近社區傳染的陰影突然緊張,不過下一次酒展辦在七月初的台中,應該有機會再度聚首,與中部地區的酒友們把酒言歡。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ve 的頭像
    Dave

    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