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635期.jpg

當我寫完上一期的專欄時,剛從醉醺醺的四月中甦醒,腦袋裡仍迴繞著酒展中的熱鬧。不料五月中以後疫情急遽升溫,殘留的歡樂記憶早已被忐忑心所取代,雖然並未傳出有任何人因酒展群聚而染疫的消息,但辦公室裡某同事卻檢驗出PCR陽性確診。一時之間人人自危,我也急急惶惶的趕到醫院做篩檢,當全副武裝的醫師用長長的棉花棒深入鼻孔並旋轉取樣時,那種酸麻感讓我涕淚直流。幸好檢驗結果為陰性,虛驚一場,但也讓我頭一次深切的體認到病毒原來離我如此之近。

所以當然在家工作了,不過驚惶未定的我除了暫不出戶之外,聽從好友的建議,決定每日品飲一款威士忌並寫下記錄,用以測試嗅覺與味覺是否維持正常。這事相對簡單,因為在我十多年來的威士忌旅程中,各方好友贈送的樣品特別多,至今已累積數百個,剛好趁機消化一些。而且從這次危機中得到教訓,所謂花開堪折直須折,美酒珍藏更需嚐,沒喝過的酒都不算,也只有細細的品飲,才不辜負製酒人的一番心意。

這些苦中作樂,為防疫新生活增添一絲樂趣,但由於無法像往常一樣與酒友促膝言歡,只能靠著網路一解居家的煩悶。有人開了Clubhouse房間,有人利用視訊軟體開線上品酒會,大家各展奇技,空間上的距離似乎不再是問題,但終究缺乏「人跟人的連結」而少了溫度。我的播客《酒徒之聲》在疫情爆發前錄了些存檔,剛好撐完這一波的三級警戒,接下來該如何走,仍得看後續的發展。

只是許多酒業相關的朋友很難按耐著脾性等待疫情和緩,從酒商、代理商、專賣店、酒吧,無論是公司、品牌大使、行銷、業務到合作的公關或活動公司,幾乎失去了發揮的空間,也通通按下了日常生活的暫停鍵。在他們原來的年度計畫中,新酒款的發表、大大小小的品酒會、餐酒會或快閃促銷活動,以及箭在弦上的酒展,倚靠的全都是實際的人際接觸。三級警戒令下,品牌大使無課可講,行銷公關無活動可做,閒得發慌猶可進修(精讀《新版威士忌學》是個好主意),慘的是還可能面臨生計壓力。我苦中作樂,他們應該苦多於樂甚多。

最直接而悲情的受害者可能是酒吧,原本被劃分為八大行業「提供場所,備有服務生陪侍,供應酒類、飲料之商業」,經澄清後,因無陪侍服務所以除名,但仍歸屬於餐飲服務業而不得內用,所以只能像其他餐廳或小吃店採取外送方式。但問題來了,依據《菸酒管理法》第三十條「酒之販賣或轉讓,不得以自動販賣機、郵購、電子購物或其他無法辨識購買者或受讓者年齡等方式為之」,由於網路訂購或外送平台並無稽查年齡的機制,直接外送到府很可能觸法,而確實,已經有部分酒吧遭受正義之士的檢舉並收到罰單。

酒不是民生必需品,卻是極重要的精神慰藉,除了解愁忘憂,更能為平凡的生活添加許多調劑,這便是平日晚間酒吧時常客滿的原因。在疫情高漲時刻,每個人的空閒時間突然增多,但心理壓力也同時滋生,很需要一些簡單的娛樂來消磨及紓解。幾位朋友一收到居家令,超前佈署的從酒吧外帶調酒,無非就是為了避免斷糧,如今可能斷炊的反倒是酒吧,網路上看到這些業者紛紛改做餐點外送,精湛的調酒技藝無從施展,不禁興起一些悲涼意。

疫期間兵馬倥傯、萬事紛雜,酒吧或是酒類業者的困境只反應了某些不受社會關注的角落,但是業者面臨存活壓力,消費端也不便,能不能在硬梆梆的法條上多一些彈性?例如已經成為我們購物行為準則的實聯制,如果能稍微修改軟體,不就能輕易辨識購買者的年齡嗎?或乾脆如同日本、美國,直接給予酒吧業者臨時牌照,而領收者須出示年齡證明,這也不困難啊!

或許只是我的一廂情願,但如果執行上沒有太大問題,便能夠解決部分問題。而確實,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節奏,考驗著政府和服務提供者的應變能力,每個人都要有長期面對的心理準備。如我這般的在家工作者,無須照護家中老小,其實情況單純,但如果不僅需要工作,還得絞盡腦汁的應付一日三餐,以及如何讓年幼的小朋友在家學習和放電,其筋疲力竭完全可以理解。朋友上傳了許多讓人哭笑不得的照片和影片,凌亂的房間、繞著客廳追逐的小孩,氣力放盡的父母,也只能藉此相互取暖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ve 的頭像
    Dave

    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