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第721期.jpg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近幾年來越來越多酒廠、酒款標榜著永續經營,採用再生玻璃瓶、再生印刷紙等環保包裝材,或甚至捨棄外包裝而採用裸瓶銷售。前幾日全世界最暢銷的威士忌品牌約翰走路推出「藍牌Ultra」,不含瓶塞的瓶身重量僅有180公克,成為至今為止全球最輕的瓶身。新聞稿中說明,藍牌團隊與土耳其玻璃公司合作,歷經5年研發,終於製做出兼具優雅、質輕及堅固的瓶身,並獲得英國專利,未來將無償提供有意效法的酒廠使用。只是目前尚未進入量產,首批裝瓶數僅有888支,每瓶售價1,000英鎊並不便宜。

這個新聞可能會讓某些讀者感到詫異:不過就是一個玻璃瓶嘛,能談得上多少減碳效益?身為工程師,必須拿出數據來說服人,因此從酒櫃裡撿了兩瓶酒分別秤重,其中一支為標準瓶,另一支入手沉重,扣除酒液及瓶塞後,瓶身淨重約500公克及1公斤,平均750公克。根據玻璃公司提供的數據,每減輕1公克的重量可減少0.5公克的排碳量,而蘇格蘭每年可裝出13.5億瓶威士忌,假如全換成這種輕量瓶,換算下來 (750-180)/2x1,350,000,000)/1,000/1,000=384,750,足足可減少約38.5萬噸的碳,相當於1,000座大安森林公園(~386噸/年)所能吸附的碳量!

確實,一個玻璃瓶無足輕重,13.5億瓶可就驚人了,只不過是否每間酒廠都有意願減重仍屬疑問。站在行銷的立場,包裝通常是必要之惡,尤其是當作餽贈禮品或展示擺設時,缺乏精美的包裝似乎就折損了價值。由於瓶身設計也屬包裝的一環,雖然「禮輕情意重」蔚為佳話,不過提在手中越是沉重似乎便越能代表誠意,因此部分酒款會刻意加重瓶身來提升尊榮感。以新聞稿上的「藍牌Ultra」圖片為例,由於價格不低,不可能裸瓶見客,因此採用木製托架來增添、襯托其價值,可如此一來,豈不是又得多耗能源?

對於「酒是拿來喝的」我來說,外包裝的功能除了防碰防撞,其實無足輕重,不過許多消費者仍喜愛豪華大氣的硬紙盒或木盒,可一旦酒喝完後則無處回收。這也就凸顯出許多酒款以「裸瓶」方式銷售之難能可貴,或者如麥卡倫The Harmony 系列,回收原本為廢棄材料的可可殼、麥稈來壓製。千萬不要小看這些包裝材,蘇格蘭第一間獲得「零碳排」認證的Nc'nean酒廠(這名稱很少有人唸得出來吧?),透過生質能源等等手段,可將生產的排碳量減少到每年20噸以下,但若計入供應鏈及銷售所需的碳足跡,則排碳量居然超過2,000噸,最終仍需以種植樹木的方式來抵銷。

產製威士忌勢必耗能排碳,根據統計,採用壺式蒸餾器製作烈酒時,其排碳量約佔總量的40%,剩餘的排碳量又以-猜猜看是哪一項占最大宗?可能大家都猜不到,居然是玻璃瓶,約18%,因此蘇格蘭各酒廠莫不卯足了勁展開節能減碳對策,除了改裝、更新設備來進行能源及水資源的循環利用,也根據需求制定永續經營策略,目的是為了達成「蘇格蘭威士忌協會」2040年零碳排的目標,比英國政府要求的2045年還要提早5年(台灣為2050年)。

不惟蘇格蘭如此,前些時候我前往日本參訪了山崎、白州兩間酒廠,很驚訝的發現,三得利已於山崎酒廠完成氫能源直火加熱的原型實驗。雖然類似的實驗並不少,不過山崎使用的是1,000公升的蒸餾器,因而成為全球第一間大型實驗的成功案例。除此之外,三得利也與山梨縣簽訂合作契約,將在白州蒸餾所旁興建一座16MW的氫氣廠,將多餘的能源轉化成氫氣儲存,也就是近年來持續熱議的Power-to-Gas (P2G)技術。預計白州蒸餾所於2030年可將排碳量減半(與2019年相較),2050年達到零碳排。

對於堅持直火蒸餾的酒廠來說,蒸餾器內的梅納反應是重要的風味基石,但化石燃料無法避免碳排,若捨棄不用,等同於放棄酒廠風格,因此三得利的研發成果不啻一劑強心針。其實第一間使用氫能源的酒廠不是山崎、也不是白州,而是蘇格蘭的農莊小酒廠Arbikie,早在兩年前就開始用於加熱鍋爐、製造蒸氣做為間接加熱的熱源。我相信未來將出現更多的氫能源應用,例如三得利在格蘭蓋瑞酒廠進行的WhiskHy計畫、布萊迪酒廠的HyLaddie,以及奧克尼島上的HySpirits 2雙燃料實驗,盡管大嘴巴馬斯克極力抨擊氫能源車,但顯然無法遏止更多的技術開發。

做為威士忌的愛好者,我們在一片減碳的潮流中也可盡一份心,就是回歸威士忌「喝」的本質,而非特重精美的外表。豪華的木盒、精雕細琢的水晶瓶,確實容易引人嘖嘖讚嘆,但若說到酒中滋味,總還是要旋開瓶塞才能得知不是嗎?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ve 的頭像
    Dave

    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