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時間:8/23/'08 Laphroaig品酒會及9/1在家獨飲
總分:78

Nose:剛倒出來掀起一陣酸甜梅子汁風味,乳脂隨後飄起,微微的泥煤與許多鹹味摻在其中,潮濕的海岸、海潮、微量海藻,香草、麥芽、柑橘和蜜糖甜味逐漸增加,只是少量偏濕的餿麥味頗為干擾,10分鐘柑橘、梅子與青蘋果,清冽而乾、油脂不豐,且酸味越發的明顯,20分鐘大量的酸梅、濕木炭,黯淡的讓人心情下降,如密佈的烏雲;30分鐘莓果、粉甜軟甜的棉花糖以及少許酸麵包,一點點薄荷涼,顯得輕鬆多了,但40分逐步下滑,有點殘妝凋零感 20

Palate:麥芽甜和少許乳脂在前端,泥煤、許多的海鹹以及輕燒烤快速的接續,一點點焦油,但都偏軟,欠缺油脂的潤澤且毫無力量,可以大口的喝,只是無「暢飲」的快感。多喝幾口後,一絲潮濕的餿麥與海潮味浮出,濕木頭、柑橘、梅子,一點點胡椒和薑汁,少量穀物暗示,巧克力、有點酸的麵包、微量蜜糖和持續不斷的鹹 19

Finish:中,柑橘、麥芽、乳脂、泥煤、煙燻,鹹味依舊清晰,淺淺的巧克力、燒烤,似乎比口感好多了 20

Comment:品酒會的1989 Feis Ile,先前曾仔細的品評過,所以便略過了,直接到應該是壓軸,卻讓人最是神傷的25yo。
對酒廠來說,25yo這種介於中年與老年的酒款有些尷尬,或許乾脆跳過,譬如Laphroaig,由於缺乏一支真正具代表性的中年產品,一直到去年(2007)才第一次發行。只是由Oloroso Puncheon桶和波本桶勾兌而成並稀釋到40%的這款酒,評價並不如預期,可能是酒廠始料未及的。
品酒會現場沒喝,但聞了不少其他酒友杯中的酒,在其他七支酒豐郁的表現下,這支酒簡直淡無可聞。獨飲時有味道多了,剛倒出來散發出奇特的酸甜滋味,應來自2nd fill的雪莉桶,卻又和經驗裡的雪莉大相逕庭。晚一些飄出的乳脂揉合輕淡的海風倒是舒爽,只不過又興起惱人的潮濕感覺,有點印照著台北變天下雨的陰濕,且持續能力不佳,很難與Laphroaig連上等號。
口感更是。其實前端風味尚可,同樣的軟甜和輕海風,但當發覺順暢的大口喝毫無負擔時,那種種潮濕感順勢而生,怎麼樣都讓我很難喝完一整杯。幸而尾韻調整回來一些,終有些可供回味的基礎,只是手中還有當初分購回的50ml,便回到架上擺放吧,至此沒有任何想喝的慾望。
會場裡諶大哥對這支酒的評語是「新三不政策」:不要買、不要開、不要喝,當場獲得眾人一致喝采,很難相信酒友們心目中的一級酒廠,會推出這樣的25yo產品。我的小統計是,如果不算這支酒,我總計17支Laphroaig的平均分數為88.2,算上了這支,則降到87.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