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2/31/2011 第8屆TSMWTA社員大會盲飲以及2/6獨自品飲
總分:83

Nose:帶著濃重蜂蜜、葡萄乾甜味的雪莉,大量糖霜的甜,摻著許多柔軟的乳脂,很美國白橡木桶,不算太重的燒烤橡木桶下,甜味仍然是多了,10分鐘後添加了些柑橘、蘋果,微微的果酸平衡了原來的甜膩感,也感覺清朗一些,較濃郁的煙燻滋味則緩慢加入,延續超過30分鐘依然不墜 21

Palate:入口微微的梅乾菜暗示,奶油油脂豐富,很油的蜂蜜、麥芽、葡萄乾、果乾等甜滋味,以及少量柑橘、莓果,陣陣薄荷與甘草增添了清爽,許多柔和的乳脂,少許不重的燒烤橡木桶,柑橘皮、柚子皮油脂,一些胡椒辣和酒精刺激,木質單寧越來越多,堅果、略色的咖啡、黑巧克力 21

Finish:中,微微的柑橘類果皮和木質單寧澀,淡淡的燒烤橡木桶,乳脂、堅果,許多奶油油脂的蠟質感,淡淡的麥芽甜 20

Comment:這支酒可說是整場盲飲中我的最大挫敗,當我自以為很幸運的,第一款酒就選到這支,香氣裡明顯的雪莉風味讓我毫不思索的立即認定它就是Glendronach 15yo,不僅如此,還沾沾自喜的炫耀起來,可是怎麼著?答案宣佈後簡直是臉上無光啊!幸好酒喝多了,紅通通的臉看不出羞愧,否則當天應該馬上請辭理事長一職。
主要問題在於我以為的梅乾菜暗示。Glendronach 15yo實在是支奇妙的酒,那股讓我不以為然的梅乾菜味道越喝越熟析,所以也就忽略了它,而批次差異也讓我在9429的盲飲中嚐到失敗滋味。至於這支Glengoyne,後來發現原來我曾留下紀錄,不過也是3年多以前,完全作不得準。至於梅乾菜感?怪怪,獨自品飲時不是那麼一回事,而是美國白橡木桶帶來的柔軟糖甜味,基本上不是我喜愛的屬性,幸而時間拉長後顯得乾爽一些,也浮出些果酸的平衡。至於口感,則較想像中好,原以為會出現過甜過軟的調性,卻也如同香氣一般出現乾爽和微酸的微妙平衡,只是果皮和木質的單寧澀感稍多了點,越多喝越感覺不適。
但似乎較3年前的經驗好,所以也是批次差異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