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財訊659期.jpg

撰寫這篇文章的同時,NBA季後賽的第二輪正熱鬧開打,東西區各四強捉對廝殺,爭取晉級分區決賽的資格。其實我對NBA並不熱衷,只偶而看看精采回顧或五大好球,球星打破紀錄也會鼓掌喝采,但到底什麼時候開始失去關注的興趣?也許是當大咖球星的年薪紛紛超過三千萬美金,或為了追逐更高的身價而跳隊轉隊,又或者為了一枚冠軍戒指而抱團取暖,總之,NBA成為一個高營業額的大商場,就算拼鬥激烈,看球的我卻不知為何支持,而熱情,就這麼自然而然的消風了。

商業沒有不對,活絡市場需要資金,美國三大職業運動賽事哪一項不是金錢堆砌起來的?不過NBA較為特殊,由於上場人數限制,球星對勝負的主宰性高,進而讓大咖球星有了操縱空間。過去的NBA存在人與人、隊與隊或是城市與城市之間各種高張力的對抗,一直是觀眾看球的重點,所以才會有主場與客場之分。如今球員在季前、季中和季後都可能轉隊,到底要支持球隊或球員?觀眾的心理需要好好調適。

以上是我不專業的評論,但為什麼會突然走錯棚談起NBA?故事得從「艾雷島嘉年華」談起。每年五月的第四個禮拜開始,艾雷島上都會舉辦一場結合音樂、歌舞、美食以及威士忌的慶典,是全球威士忌迷終生必朝聖一次的盛事。艾雷島上的每間酒廠-目前營運中的酒廠共計九間-都會選定日子開放,同時也裝出特殊酒款以饗酒迷,其中最後一個星期六為Ardbeg Day。

雅柏酒廠一向以強悍有力的重泥煤著稱,一直是威士忌迷們心目中艾雷島的代表,自一二年起開始推出Ardbeg Day特殊款,當然是酒迷們趨之若鶩的逸品。不過,回想我剛學著喝威士忌的早期,雅柏的名稱只流傳在小眾之間,基本上乏人問津,卻給了逐臭之夫許多機會去嘗試那種大膽、放肆又髒兮兮的滋味,成為我們深刻在腦袋無法磨滅的記憶。但是當威士忌成為酒類顯學之後,裝瓶的風格逐漸趨向乾淨,過去的桀驁不馴逐漸循規蹈矩,就算正字標記的泥煤依舊,卻不再明顯突出,目的是希望藉此吸引更多的威士忌飲者不再害怕泥煤,反而當作風味特色,進而喜愛這種滋味。

不惟雅柏如此,其他品牌也持續往市場靠攏,導致市場上一片輕柔甜美、色澤深邃的酒款。站在商業立場,這種風格的轉變完全正確,符合擴大市場的推廣原意,眾酒廠有志一同的把威士忌的占比不斷推高,風行草偃下,個性獨特的小型酒廠就有如崛起中的NBA球員,在小市場球隊呼風喚雨後,也渴望投效更大的市場。只是如我一般的泥煤瘋子免不了長吁短嘆,緬懷記憶中不從眾的美好,翻出珍藏在酒櫃裡的早期裝瓶,搜尋千帆過盡後的滋味。

所以來到今年,雅柏推出了Ardbeg Day特別款Ardcore,擺明就是取「硬核」(Hardcore)的諧音。根據酒廠的蒸餾及創意總監比爾博士所言,這款酒摻入常見於啤酒、卻是第一次使用在威士忌產業的黑麥芽-利用高溫將麥芽烘到漆黑-製作出酒廠骨子裡的「黑暗之心」,一口喝下會讓你頭皮發麻,只適合真正的阿貝(對,這是我們對於酒廠的舊稱呼)粉絲。

比爾博士語不驚人死不休,說話時習慣擠眉弄眼,除了有驚人的製作技藝和瘋狂的想法,同時也是行銷大師,例如那句「做個真正的阿貝粉絲」,看到的酒迷能不心動嗎?我的品飲心得是,香氣一開始顯得溫和,不過具有侵略性的泥煤風很快的吹起,陣陣木炭煙燻裡有許多香草、麥芽、布丁和可可甜,而後轉換為療癒系的黑巧克力。同樣的,入口的第一印象居然是甜甜的香草和焦糖布丁,而後迸發出擁有十足力道的泥煤、木炭煙燻與海鹹,黑胡椒辛香加上少許藥草和甜八角,尾端留連著許多焦烤感和略苦的黑巧克力。這種風味,光用看的大概就嚇倒一堆人,非得累積經驗並鼓起勇氣方敢一試,但正是我們喜愛的硬核滋味啊!

拼肌肉、搶籃板、煽火鍋、在你頭上灌籃,汗水併垃圾話齊飛,血淚與拳頭共舞,這種拼鬥激發的男性賀爾蒙,絕對比三分線外的長射還來得高。但別搞擰了,其實我熱烈擁護「揖讓而升下而飲」的君子之爭,倡議細斟慢酌的品味,最厭惡勸酒拼酒。但回到風格,我以為該溫婉時就柔媚可人,該強勁處應拳拳到肉,這才是具有特色的「單一」麥芽威士忌不是嗎?如果抄到球就來個遠距離三分長射,老實說,會讓老花眼的我分不出球員是哪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ve 的頭像
    Dave

    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