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財訊655期.jpg

近來在不同場合講品酒會時,針對常需要餐飲應酬,但是對威士忌認識不深的朋友們,我喜歡把講題訂為「你遲早都要喝威士忌」。為什麼會使用如此煽動、怵目的標題?我有我的道理,因為回顧人生的飲酒旅途,當「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時,總是逸興遄飛的大口乾啤酒;到了「壯年聽雨客舟中」時,開始著重養生、搭餐,葡萄酒最為適宜;等到「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社會歷練多少了然於胸,慢慢聞香、啜飲充滿複雜層次滋味的威士忌,不僅配合中壯年的心境,也足以撫平生活和工作上所有的顛簸與艱辛。

去年年初上映,口碑極佳且獲獎無數的《醉好的時光》,我遲到春節期間才觀看,而後久久酖沈在大叔的憂鬱裡。這部電影述說了四位從事教職的中年男子,日常生活穩定乏味,對於工作或家庭都失去了熱情,只是單純的為責任而活。不過在某一次的聚會中,有人提起挪威心理學家的觀點「人類血液裡天生缺少0.05%的酒精」,如果能時常維持這個酒精度,身體精神將更為放鬆,也因此讓工作或社交生活都表現得更好。四位無聊大叔相互慫恿,開始進行人體實驗。

初期的體驗可說美妙無比,大口灌下幾口烈酒之後,隨著體內酒精濃度上升,任督二脈突然打通,教學熱誠被重新喚起,學生的回饋反應跟著熱烈,連淡泊的家人感情也多了許多情趣,不禁讓嚐到久違青春滋味的大叔思考,如果把酒精濃度再提高一些呢?或者說,再多放棄一些被社會約束的自我,尋回更多的原始本我呢?加量吧!多灌幾口,酒瓶藏在身居週遭,起床後喝、上班時偷喝、聚會時痛飲,生活逐漸反轉脫序,人體實驗慢慢轉變為酒精倚賴,而後以無法避免的慢動作迎向最終的衝擊和清醒。

我好愛男主角劇末那段在年輕學子間奔跑跳躍的獨舞,過時而怪誕的舞姿難稱曼妙,卻揮灑出大叔曾經有過的不羈青春,當他張開雙手縱身一躍,毫無保留的跳向不知的未來時,電影停格,留下無比的惆悵和沉思。不過等我從巨大的憂傷中甦醒,逐漸恢復理智後,突然想到,0.05%的血液酒精濃度到底是多少?

一般而言,我們不會以抽血方式檢驗血液酒精濃度,但是當我們飲入酒精飲料之後,酒精將經由消化系統進入血液循環,其中一小部分擴散到肺部並透過呼吸系統排出,這就是利用呼氣方式進行酒測的原理。以公認的比值換算,0.05%的血液酒精濃度接近0.25毫克/公升的呼氣酒精濃度,已經超過台灣目前的酒駕標準,此時確實會感到興奮和歡愉活力,但專注力開始下降,身體的反應能力也變差,進而阻礙部分較為複雜的動作。

只是要喝多少酒才會達到這個酒精濃度?由於每個人的性別、體重、酒精代謝能力以及飲酒的延時不同,並沒有一定的標準。若以70公斤重的成年男性來說,喝下70 ml.、40%的威士忌後立即進行酒測,大概可得到0.25毫克/公升的量測值。由於血液酒精濃度約以每小時0.015%的速度緩慢下降,因此若想維持0.05%體內酒精濃度,那麼每小時就得補充約20 ml.、40%的威士忌,或是每2個小時喝下一罐啤酒。

各位酒友假若手中有任何一瓶直接從英國購買的威士忌,背標上通常找得到英國衛生部門建議的飲用標準,以10 ml.的純酒精為計算單位,男性的建議值為3到4個單位,女性為2到3。依據這個標準,我每日攝取的純酒精最高不得超過40 ml.,若以附圖這瓶威士忌換算,約70 ml.。

我並未研究挪威心理學家的說法到底是基於科學證據,還是純粹嗜酒之徒的胡言亂語,因為經常保持0.05%的酒精濃度絕對超過健康飲用標準。不過歷史上的確存在事業有成的酗酒案例,如電影中提及的邱吉爾便是一位著名的酒癮患者,他曾說過「我可以不抽煙,但不能不喝酒。那將會使我一無所有」。

只是當我思考「你遲早都要喝威士忌」時,我想像的不是邱吉爾,而是蘇東坡曠達的飲酒哲學。善於釀酒、飲酒的蘇東坡留下不少與酒相關的詩句,如「我飲不盡器,半酣味尤長」「公退清閒如致仕,酒餘歡適似還鄉」,更有以「酒勿嫌濁,人當取醇」起首的長篇「濁醪有妙理賦」。從半酣、歡適去體驗飲酒帶來的微醺愉悅,每飲不必乾杯盡器,更無須計較醉醒,這才是能讓我們享受「味尤長」的醉好時光。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ve 的頭像
    Dave

    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