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派人,喜愛需要時間淬鍊的威士忌滋味,很難接受把威士忌當成單純的投資工具。不過今天的世局很不一樣了,不一樣到讓我時時哼唱起Chris De Bough的歌聊以慰藉:
Old-fashioned people, they never know why,
The world is changing day to day,
It moves so fast and leaves them in another time
有人記得這位活躍在1970年代的老歌手嗎?但重點不在此,而是今天酒類的投資工具越來越多元,除了讓我看得眼花撩亂之外,更時常叫我大吃一驚,例如在加密貨幣市場出現的Caskcoin,桶幣!
加密貨幣大家都不陌生了,尤其是價格瘋狂上衝下洗的比特幣、以太幣,或是受馬斯克加持的狗狗幣。這些虛擬貨幣都採用區塊鏈技術,擁有公開式帳本、去中心化節點和不可篡改等特性,因投資報酬率高,大膽的投資客趨之若鶩。2017年在蘇格蘭創立的「桶幣」和以上的虛擬貨幣不太相同,首先,它並非原生貨幣,必須使用比特幣或以太幣來進行交易,因此不能稱為coin,而是一種代幣(Token);其次,每一枚桶幣都有實物作為財務支撐,這些實物包括熟陳中的橡木桶和已裝瓶的威士忌,所以不完全是「虛擬」。
根據Caskcoin官網,從2018年起總共釋出520萬枚代幣,擬募集4,260萬英鎊,用來投資包括麥卡倫、格蘭利威、波摩、大摩和波特艾倫等標的。這些橡木桶將以區塊鏈技術裝瓶,桶幣擁有人可投票決定最適宜的裝瓶時間、銷售方式和再投資標的。我搞不懂「區塊鏈技術裝瓶」是什麼,而官網揭露的標的中,麥芽威士忌橡木桶僅占不到5%,已裝瓶的單一穀物威士忌則超過60%,並不符合主流投資趨向,怪不得發行至今仍未募集完成,且由於「美國小額投資客的要求」,降低了原先30,000英鎊的投資門檻,再再都顯示桶幣的窘境。
於我觀之,所謂「桶幣」只是利用時下新潮概念包裝出來的虛擬貨幣,本質上仍是私募基金,依據目前的募集狀況極可能泡沫化。不過一提到「虛擬」,投資客常常興奮莫名,而最新潮的標的,莫過於全稱為「非同質化代幣」的NFT。
NFT其實也不新鮮,2014年的「彩色幣」便嘗試擴增比特幣的應用,來標記貴金屬、汽車、房地產、股票或債券等實物資產的所有權,但是直到2021年才真正爆發,其中尤以佳士得拍賣場上,數位藝術家Beeple創作的《每一天:前500天》從100美元起拍,6,900萬美元落槌最為驚人!經此一役,就算還搞不太清楚NFT是什麼,熱錢仍大量湧入,無數的創作者也紛紛在交易平台上「鑄造」NFT,而且不拘數位藝術形式,更多的是名人肖像式NFT,影歌星、名廚、職業運動員都擁有各自的聯名NFT,這些代幣有如新世代的高爾夫球證,成為擠身名人階級的「門票」,其中10,000枚的「無聊猿猴遊艇俱樂部」總值因此攀高到近30億美元!
威士忌作為重要的投資標的,當然也不落人後。格蘭菲迪於去年10月上架了15枚NFT,每一枚代幣背後都代表了一瓶46年的老酒,最早的銷售價不到7個以太幣,秒殺並多次轉手後,目前最高行情近131.41個以太幣;大摩在去年11月推出了一枚售價約51個以太幣的NFT,組合了四瓶老酒,稱為No.4 Collection,買主將被招待前往酒廠一遊。除了已裝瓶的酒款以外,去年10月日本UniCask公司宣布發行100枚NFT,標的為一整桶30年老雲頂,9分鐘內售罄,向隅者正摩拳擦掌對準下一桶已消逝的酒廠「羽生」;同樣也是去年10月,Metacask平台拍賣一枚結合了一桶30年麥卡倫與一幅「The Angel's Share」數位畫作的NFT,落槌價約230萬美元。
虛擬NFT-無論是藝術創作或名人肖像-確實不好懂,因為在網路世界裡,只要按滑鼠右鍵下載或螢幕截圖,同樣可觀可賞,所有權並不重要。但威士忌不同,舉例而言,我可以輕易從BlockBar下載這瓶春節特殊版格蘭菲迪的NFT圖像,但沒有版權,而且看得見卻喝不到。威士忌NFT的主要目的當然是轉賣獲利,但也可以換成實體開瓶享受,這一點應該是目前絕大部分NFT都做不到的事。只是購買人僅握有所有權,並無法得知酒的保存狀況,唯一的優勢只剩下快速撮合交易,而不必放上拍賣場廝殺。
臉書母公司Meta在大年初四暴跌四分之一,讓元宇宙的未來蒙上陰影。虛擬化與實體威士忌,就好比《駭客任務》中的紅藥丸與藍藥丸,到底該跟隨潮流投入虛擬空間,還是停留在傳統實體世界?各位酒友,你們選擇哪一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