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財訊595期.jpg

台灣威士忌的風潮約莫在2008、2009才真正起飛,更早之前仍處於醞釀期,熱情的同好組織品飲社團慢慢帶動起討論風氣,讓威士忌逐漸脫離品味和尊榮的象徵,進而影響酒商開始為酒友辦起品酒會。我的運氣不錯,剛好在這段時期踏入威士忌的世界,順勢也參與了風潮的開啟,當時從網路上注意到「國際烈酒展」Whisky LIVE的訊息,對於如此熱鬧的大型品酒盛會感到欣羨不已。

「國際烈酒展」是由《威士忌雜誌》所舉辦,一開始僅限於倫敦和東京兩地,而後逐漸擴張,今年已經開枝散葉到全球五大洲共計31個城市舉辦。為了推廣威士忌,參展的酒廠、酒商端出各類酒款與愛酒人士交流,同時也在展場開設大師講堂,讓參加者得以親炙大師並取得第一手資訊。台灣是蘇格蘭威士忌重要的出口國,自然不可能置身於潮流之外,因此第一屆「台北國際烈酒展」於多位業內外達人的通力合作下,終於在2009年5月初舉行,成為今日台灣各地酒展蓬勃發展的濫觴。

回頭翻閱10年前的記錄,當時沒有人能預料參加者竟然如此踴躍,光排隊進場就得花上大半個鐘頭,每個攤位前人頭鑽動,而台灣特有的PG文化也將會場炒得熱鬧非凡。踏入威士忌領域時間不長的我,當然不放過大好學習機會,很認真的報名參加4場大師講堂課程,更試過不少今日被視作珍稀的酒款,縱使兩天活動下來有些疲憊,心靈與腦袋的震撼卻久久不散。

這一場盛會,讓所有人都見識到酒友們的熱情與渴望,開啟了威士忌至今未減的盛世。自斯以降,全台各地的威士忌社團紛紛成立,每年酒商的品酒會持續不斷,而大大小小的酒展也陸續興辦。只不過當消費者接觸威士忌的管道越來越多,大型酒展的參與人數再難突破,加上每一屆總會發生部分心存「喝到飽」、「喝到掛」的酒友,在會場牆角或坐或躺、不省人事,「台北國際烈酒展」似乎已完成階段性任務,轉型成為必然的趨勢。

分眾是轉型的第一步,針對初入門的消費者,可以較輕鬆且無負擔的方式來吸引他們加入,至於已經喝遍諸多美酒的老手,以普飲款為主的酒展缺乏魅力,因而在2014年晉階至規模較小但更精緻的「奢華威士忌酒展」Whisky Luxe。不過奢華展連續舉辦3年之後,市場再度出現變化,輕鬆易飲的調酒越來越受年輕人的喜愛,連帶著酒展也於2016年搭上調酒時尚列車,轉變為「台北國際烈酒展暨調酒展」Whisky LIVE & Bar Show,並延續到今年剛剛熱鬧結束的酒展。但略有不同的是,為顧及老手的需求,另設「深度品酩區」提供更深更廣的酒款選擇。

這就是台灣烈酒盛會於10年間的發展,今年除了台北國際烈酒展之外,更有風城威士忌嘉年華、桃園威士忌烈酒品味展、臺中國際酒展、臺南國際頂級酒展、高雄威士忌嘉年華等從北到南的各式酒展,以及綜合性的茶酒咖啡暨食品展,提供各地酒友不一樣的選擇。但是在威士忌品飲風氣大開的同時,也悄悄埋下隱憂,由於訊息管道眾多,今日酒友無論在知識面及品飲面,都少了上個世代紮實的練功過程,或直接跳過核心款而喝起各式IB,或多方接收資訊而混淆了視聽。展場中除非酒款夠老夠稀奇,否則很難激起酒友們好奇探索,而往來的大師頻繁後,「大師講堂」也不容易引發追逐熱情。

從2009年起算,10年是個山頭,可能也是個分水嶺,下個10年會出現什麼樣的風景無從預測。不過對於我們「老一輩」的威士忌品飲者來說,如何延續威士忌的熱情是個關鍵,也因此在十週年盛會中,台灣成立最早的品飲團體「台灣單一麥芽威士忌品酒研究社」特別請大會協助,將歷年來装過的社酒一共14款,在會外辦了兩場品酒會,並由歷年來四位理事長主講,我也是其中之一。最重要的是,這兩場品酒會的收入完全不扣成本,全數捐給「酒與社會責任促進會」,以彰顯我們對於理性飲酒的重視。

台灣的威士忌市場幾乎與全球市場同步成長,但台灣的優勢在於對知識的渴求遠高過其他地區,近年來也逐漸將知識影響力擴張到其他華人世界。不過在多變的世事下,烈酒的口味喜好隨之多元,消費者與酒廠、酒商都在互動摸索,十年磨出耀眼的一劍,接下來便是如何讓劍芒更加銳利,這個問題,有待新舊世代共同思考承擔。

arrow
arrow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