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財訊487期  

近一、兩年來日本威士忌堪稱炙手可熱,以山崎50年為例,去年在香港邦漢斯拍賣會上,這支在推出時「僅」8萬港幣的老酒,最終以24.5萬港元落槌;同樣是去年於台北舉行的羅芙奧拍賣會上,一瓶1963年的輕井澤創下新台幣98.6萬元的驚人價格;到了今年,輕井澤1960年更以近92萬元港幣刷新日本威士忌的拍賣紀錄。怪不得Whisky Luxe酒展上,進場酒友迅速的在三得利攤位前排成人龍,無非是為了試試手氣,看看能否以60萬的「低價」購入唯一的一瓶山崎50年,且據不可靠的馬路消息稱,當中籤的酒友喜孜孜的付款取酒後,馬上有人趨前探詢有否加價讓渡的可能。

除了以上叫人咋舌的天價老酒外,近期與威士忌相關的最大話題,莫過於日本Nikka公司旗下余市及宮城峽兩座蒸餾廠的核心酒款,因原酒存量不足而於八月停產。消息一出,全球各地酒友奔相走告,形成一陣搶購熱潮,台灣早年由三商行進口的余市20年水漲船高,立即跳漲五倍仍缺貨,據聞對岸更直奔八倍之多。駭得我趕緊返家看看養在深「櫃」人未識的酒是否安好,即使並不特別欣賞酒裡的硫磺火藥味,但看在孔方兄份上,也不禁敝帚自珍起來。

身為世界五大產國之一的日本威士忌,其生產歷史已近百年。最早的山崎蒸餾所於1924年在大阪附近成立,邀請曾到蘇格蘭習藝的竹鶴政孝擔任廠長,只不過竹鶴政孝一心想製作充滿強壯酒體的蘇格蘭風威士忌,與山崎創辦者鳥井信治郎理念不合,因此離開山崎到北海道興建了余市蒸餾所。其後隨著威士忌銷量的成長,今日我們熟悉的羽生、 輕井澤、宮城峽和白州陸續成立,整體產量逐年提升,並在1983年達到高峰。但自斯以降,由於全球威士忌產業的蕭條,加上經濟泡沫化的衝擊,消費者買不起較高消費額的威士忌,轉向如燒酎的平民飲品,導致產量一路崩跌,2008年觸底時僅及極盛時期的四分之一。在這一波長達25年的跌勢下,缺少大集團支持的羽生和輕井澤都被迫在2000年停產,而後分別在2004年和2011年關廠打烊。

為了在逆境中求生存,山崎、余市等蒸餾所積極參加國際烈酒競賽,並從本世紀初開始,不論是單一麥芽或是調和威士忌都頻頻獲獎,讓以蘇格蘭威士忌為馬首是瞻的國際市場好似打開了一扇驚奇之門,突然發現充滿神祕東方調性的日本威士忌竟是如此美好。至於日本國內,過去一直認為只有老一輩的人才懂得欣賞威士忌,為了拓展消費人口,力推以一定水酒比例調製的水割以及highball喝法,不僅簡單易學,且降低了酒精刺激,逐漸融入年輕世代的酒食生活中,整體市場愈發活絡。

不過威士忌與其他消費品不同,從新酒製作到裝瓶推出,少則七、八年,多則二、三十年,無法在短時間內因需求而趕製。以此而言,今日日本威士忌的短缺現象,無非是過去產量大幅下滑的結果,即便從2008年開始加爐添灶的提昇產量,但至今也不過短短數年,難以填補全球消費者的殷切需求。日本威士忌的出口量本來就少,僅佔產量的5%不到,今年NHK製作播出以竹鶴政孝為主角的晨間劇《阿政與艾莉》,更推波助瀾的讓余市銷量爆增,一時之間,日本國內的貨架上都找不到有年份的威士忌了,遑論國外,供需嚴重失衡下,酒價之飆漲完全符合市場規則。

面對酒價飆漲的現實,不如回過頭來思考威士忌的價格結構。假若不計裝瓶後的包裝行銷,單純的從成本估算,所需費用包括原料、蒸餾製程、橡木桶、倉儲管理、設備維修以及人事開銷等等,但主要還是落在生產階段,其後的桶陳每多一年不過增加倉儲費而已。少數蒸餾廠對外販售剛入桶的新酒或初入桶的年輕酒,譬如三得利便曾推出Owner’s Cask,但絕大部分的蒸餾廠仍待熟陳後才裝瓶。以此種結構而言,年輕酒與老酒的價格差距幾希?

日本威士忌如同《進擊的巨人》,攫住酒友的口袋將荷包吞噬,消費者若無力頑抗,或可另謀生存之道。今年初三得利發表的無年份「響」,和諧、纖美的特質傳達著細膩的調製工藝;Nikka宣稱即將推出的無酒齡余市和宮城峽,以過去低酒齡的酒款為指標,絕對精彩可期;至於羽生和輕井澤或許一瓶難求,但後起之秀如秩父早已展頭露角。這種種年輕酒款逐漸集結成軍後,放眼未來,日本威士忌仍將擄獲全球酒友們挑剔的味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