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時間:5/29/'10 Caol Ila品酒會及5/31獨自品飲
總分:86
Nose:煙燻味依舊存在,很酸的莓果甜,再透露出粉嫩的花香與香草甜,一些青草、穀物暗示,以及麥芽與蜂蜜甜,燻烤煙燻隱隱的流動在底層,10分鐘後更是清楚,伴著甜蜜花香頗為清爽,只可惜偏弱,20分鐘燒烤橡木桶逐漸增加,也釋出少許泥煤,一點點薄荷,但太隱晦了,似乎只是心理作用,30分鐘木頭,少量單寧刺激,並緩步逝去 21
Palate:穀物、麥芽、香草,輕緩柔和的入口,酒廠特有的燒烤煙燻很快的升起,有些動物毛皮臊味暗示,多喝一些,蜜甜增加,也釋出了淡淡的莓果酸,細緻而易飲,白胡椒辣微刺激,一點點泥煤淺淺刺激舌面,略成水感的乳脂調和了燒烤,溶出可可和微甜巧克力,似乎也有點花生杏仁,以及一點點海潮和海水鹹味 23
Finish:中,燒烤橡木桶、煙燻、動物臊味、鹹味、以及微量泥煤,淺淺的香草、柑橘、蜂蜜緩慢分泌,一點點柑橘皮,簡單舒服 21
Comment:辦歸辦,「怎麼辦」卻是個大問題,主要因為Caol Ila的OB核心款不多,大家老早都喝過,而IB卻又多如繁星,舉例而言,Serge曾統計自己喝過的各家酒廠排名,第一名便是Caol Ila,總共喝了超過270幾種酒款,我的經驗當然難望其項背,但也來到了20幾款。所以不先解決這問題,基本上品酒會辦不起來。
最早的想法很簡單,以社團第四年社酒為基準,蒐羅其他相近年份的酒款來一次25yo大PK即可,只是似乎沒什麼學問。後來翻看了酒廠歷史,發現有趣的一點,便是雖然我對Caol Ila的印象一向都偏煙燻繚繞的泥煤海風,但1846年由Hector Henderson創建時,卻是以無泥煤或淡泥煤為主,一直到70年代Diageo入主後,為了因應市場對泥煤酒款的渴望,於1972~1974年大規模整建酒廠,才真正製作30-35 ppm泥煤含量的產品,可到了8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又重新恢復無泥煤或淡泥煤的製程,而隨著泥煤風味逐漸受到市場歡迎,因此Caol Ila也恢復蒸餾中~重度的泥煤酒款,如今一年之中每隔六個月分別輪做無泥煤與泥煤酒款。
TWE以Port Askaig為名一共裝了四款,分別為無年份的CS、17yo、25yo和30yo,雖然並未敘明酒來自Caol Ila,但由於酒廠便位在Port Askaig隔壁,因此可說是不言而喻。
2009年裝瓶的25yo,回算蒸餾年份約在1983~1984期間,從酒廠的歷史推算,應屬於低泥煤酒款。果不其然,品酒會中似乎很不容易感覺到泥煤,頂多只是輕燒烤煙燻,但與其他酒款相較,這支酒顯得過於輕軟柔和而顯現不出特色,幾乎一面倒的被參加酒友嫌棄,可能是當日的最後一名。不過獨自品飲時,原來是意興闌珊,但香氣隨時間多少有些變化,雖輕緩,卻宜人,而多喝一些後,居然慢慢察覺其纖細的風格,如小火慢燉,很值得多花點心思留意品味。
這是一款讓我越多喝越喜歡的酒,挑明與印象裡的Caol Ila大異其趣,看來品酒會當天,因酒精度稍弱而導致誤判,如果拿來盲飲可以增添許多樂趣。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