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富品牌大使Daniel曾提到,行銷工作一個很大的重點,就是:
講故事!
2019年開始裝出的故事系列做了最好的示範,而且最精采的是,這些故事並不是行銷編織出來、虛幻縹緲的神仙故事,而是每一支系列酒款最初的發想。酒友們如果像我一樣好奇,一定會對「為什麼做出這支酒」的源頭感興趣,難道不嗎?為什麼好好的全新橡木桶拿來再做一次烘烤?為什麼突然做起泥煤麥芽?為什麼想要做深烘烤麥芽?為什麼想把乾燥石楠丟進窯爐?為什麼為什麼?追溯源頭會發現,原來和我們糾纏著提問的理由一樣,全都來自當年的好奇,因為酒廠也想知道,嘗試不一樣的做法接下來會有什麼奇異的發現。
故事系列從2019年開始逐年推出裝瓶,首發編號1~3分別為12年「糖心橡木桶」、14年「泥煤週」,以及26年「深烘焙麥芽」。2020年由於新冠疫情關係,原本裝給免稅通路的4、5號暫緩,所以先裝出編號6的19年「石楠蜜香」。不過去年還是推出了編號4無酒齡標示NAS的「百富經典之作」、編號5的21年「傾城玫瑰」、以及編號7的超高年分42年「馴犬密令」,接下來會如何延續?就看David Stewart和Kelsey McKechnie師徒兩人的巧思與妙手了。
官方網站上可連結收聽podcast,由全球品牌大使Gemma Paterson擔任主持,訪問每一款酒背後的重要人物,如製桶師、烘麥師、農場主人、酒廠經理,以及首席調酒師等等。不過濃濃的蘇格蘭口音實在不容易聽懂,我承認只能跳著聽,努力抓取一些關鍵字詞。
故事NO.1 12年糖心橡木桶
這一則故事的主角是橡木桶,創意發想則來自首席調酒師David Stewart的傳人Kelsey McKechnie。我們都很熟悉百富的蜜甜滋味,Kelsey當然也很清楚,不過她想知道有沒有可能製作出果香更醇、口感更甜的百富。
在David Stewart的全力支持下,她根據百富資深桶匠Ian McDonald分享的橡木桶製程,先從美國肯塔基州Kelvin製桶廠購得全新橡木桶。Kelvin的製桶方式與一般大型製桶廠不同,在燒烤之前,採用傳統燃燒木材的明火來進行長時間烘烤。而這些橡木桶運抵百富酒廠之後,再由酒廠的桶匠進行再一次烘烤,讓更深層的木質產生熱裂解,釋放出更多的焦糖、太妃糖等種種甜味。
Kelsey如何利用這批橡木桶?她採用導師的過桶方式,將原本熟陳在波本桶12年的酒液,放入這種,經過約3個月後,果然呈現比原本的波本桶更豐富且複雜的甜美滋味。
Balvenie 12yo "The Sweet Toast of American Oak" (43%, OB, 2019)
時間:4/29/2022
總分:85
Nose:在非常輕柔的蜜甜氣息中悠悠浮起淡雅的花香,微微的青草原暗示,一些水果軟糖、柑橘果醬和豐富的香草甜,微微的麥芽與少許木質,放長一些時候,木質和麥芽甜較為明顯,奶油甜美芳馥,有淡淡的煙燻感,微微的烤麥芽
Palate:入口的第一印象是大量的香草甜和蜂蜜、果醬甜,如同甜美的奶油淋上香草蛋糕,再撒上檸檬皮點綴,微微的薰衣草花香,一些年輕的木質和單寧,明顯的荳蔻、薑汁辛香調,少量蠟質,慢慢釋出具有深度的烤麥芽甜
Finish:中,焦烤麥芽、烤麵包、橡木桶和麥芽、蜂蜜、椰子糖甜,淡淡的煙燻暗示和少許油脂,木質單寧和辛香調延續
Comment:簡單、甜美、舒服,融合了酒廠的蜜甜特質與波本桶的花香、奶油與香草,最後利用深烘烤的全新橡木桶進行過桶,增添了尾韻裡綿延的焦烤麥芽甜,處理手法細緻而效果絕佳。
故事NO.2 14年泥煤週
故事發生在2001年,當時的酒廠經理Ian Millar剛造訪艾雷島回來,學習了泥煤麥芽的製作和處理方法,決定在酒廠的烘麥室底部另外新建一座窯爐,測試是否能夠做出傳統泥煤風格。當時的泥煤來自斯貝賽區東北方,於夏季時採收、曬乾,而後進行試驗,得到約30ppm的泥煤麥芽,類似Laphroaig和Ardbeg的泥煤度。Ian提到,第一次試做時酒廠非常熱鬧,所有的工匠和其他團隊都來湊熱鬧,因為大家都沒有經歷過泥煤麥芽製酒的過程。泥煤的風味也非常強勁,每當燻製泥煤麥芽和糖化發酵時,連遠在格蘭菲迪的員工都聞得到。
故事最令我感到好奇的是,為什麼Ian會突發奇想,以及這批麥芽將如何使用?很讓人驚訝的是,酒廠或格蘭父子公司都沒有任何規劃,純粹放任酒廠經理進行實驗,猜想當時的產量只有一星期,對於酒廠全年的產量影響不大。
從2002年起,每年酒廠大休保養的前一個星期進行蒸餾,取完最後一批酒心之後,剩下的酒頭酒尾保留到隔年的泥煤週再次蒸餾。14年的「泥煤週」於2017年上市,酒標上可看到每年生產泥煤麥芽的週數。相同的產品於2019年納入故事系列,此後原來的「泥煤週」便宣告停止。
Balvenie 14yo "The Week of Peat" (48.3%, OB, 2019)
時間:5/2/2022
總分:88
Nose:煙燻與泥煤毫不猶豫的在第一時間釋出,瓜果甜香也隨之浮起,上層飄著隱隱的花香,甜甜蜜蜜的哈密瓜、蜜蘋果和蜜糖甜越來越盛,交融在微微的橡木桶、木炭、黑巧克力之中,一點點甘草暗示,十分舒暢
Palate:入口意外的溫和,先浮出淡淡的麥芽、香草和蜂蜜甜,緩一些時候煙燻泥煤才慢慢壯大,伴隨著柑橘、蘋果、青香瓜種種的水果甜,蜜甜味越來越清晰,一些胡椒、荳蔻的辛香料,橡木桶木質,少許乳脂,烤麥芽、可可亞、巧克力
Finish:中~長,麥芽、蜂蜜和奶油甜,橡木桶煙燻和泥煤依舊清晰,隱隱約約的瓜果蜜甜,淡淡的可可、巧克力
Comment:記得曾經為我的技師朋友們辦過一場品酒會,參加的技師們基本上沒太多威士忌經驗,這支酒可能是他們的泥煤初體驗,但居然有許多人喜愛,顯然這種無以名狀的滋味在第一時間便打動了他們的味蕾。確實,瓜果蜜甜與煙燻泥煤交織出複雜多變的風味譜,很難單一抽離去形容,卻是極大的享受。
故事NO.3 深烘烤麥芽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我剛剛開始接觸威士忌的2006年,百富裝出了一款14年深烘烤麥牙(Roasted Malt),往前推算,麥牙製作的時間約莫是1992年,當時入桶的新酒如果不裝瓶而繼續陳放,到了2019年便足足26年。
的確,故事發生在1992年,當時的翻麥師Robbie Gormley向首席調酒師David Stewart討論,是不是能製作一批不一樣的麥芽,嘗試在蒸餾階段而不是在熟陳、調和時創造出不同的風味。就在當年夏天,Simpsons發麥廠內一批僅發芽超過24小時的大麥(一般發芽時間需要5天),以攝氏200度的高溫進行重度烘烤,這種麥芽通常只用於釀製如porter或stout啤酒,百富酒廠也僅做過一次。當麥芽運抵酒廠時因為酒廠尚未準備好而引起騷動,甚至連儲放的空間都沒找好,只能一袋一袋的放進穀倉。而這批麥芽特別堅硬、易碎,不過糖化時還看不出差異,必須將麥汁注入發酵槽時,才看得出麥汁的顏色漆黑如糖蜜。
製成的新酒填入橡木桶內熟陳,2006年裝過一批,共計34桶,當時的裝瓶酒精度是47.1%,這一批26年則提高到47.8%,是不是仍有部分桶子繼續陳放?我猜測有,因為David Stewart說道:「我們向來會保留一些庫存,而且不知道會保留多久。」
Balvenie 26yo "A Day of Dark Barley" (47.8%, OB, 2019)
時間:5/4/2022
總分:90
Nose:大量的酸梅、香草、鳳梨酸甜一衝而出,漿果、果醬和淡淡的煙燻,再轉化為溫和的麥芽、蜂蜜和許多草莓甜,加上微微的花香、甜甜的甘草,隨時間拉長,融化在奶油油脂中的香草、草莓、果醬逐漸增濃,少許薑汁辛香,非常溫柔體貼
Palate:活潑帶有勁道的香草、麥芽和微微的蜂蜜甜,許多的奶油、草莓、黑色漿果和果醬,木質單寧十分乾淨清爽,薑汁、檸檬皮辛香和一些薑汁汽水暗示,多喝些,偏深沉的燒烤橡木桶、木炭和雪茄盒越來越多,尾端飄著略為烤焦的麵包、菸草和咖啡豆
Finish:中~長,許多薑汁、檸檬皮的辛香料延續,甘草、奶油油脂、麥芽和微微的蜂蜜甜,一些菸草、黑巧克力
Comment:可能受到Dark Barley的暗示,許多第一時間未能感受、偏向較為暗黑、深沉的風味逐漸被喚醒,但其實香氣或口感一開始都十分奔放活潑,完全不似沉放了26年該有的展現方式,但所有的老酒都需要時間慢慢體會,我越沉浸,越不可自拔地愛上它。
NO.6 19年石楠蜜香
這一則故事我非常喜歡,2000年某個晴朗的五月早晨,酒廠當時的物業經理Dave Stewart漫步到Burnhead Wood去採收新鮮的石楠花,他把花儲存在穀倉,打算在烘乾麥芽時使用。不過一開始的效果不好,因為窯爐燃燒煤炭的溫度過高,乾燥花一丟進去就燃燒殆盡,所以將部分的石楠花浸濕,而且在煤炭上先鋪上一層黑炭來降低溫度,然後再鋪上潮濕的石楠以及乾燥石楠,燃燒不完全的煙霧裊裊直上,燻製著麥芽產生特殊風味。
我記得高原騎士酒廠一直以來也使用類似的手法,所以,為什麼百富酒廠會突發奇想?當時的酒廠經理Ian Millar解釋,當他們研究一把有千年歷史的泥煤時,注意到這些有機質包含了數百年的石楠,因此想像在製作威士忌的過程中,是不是可以多納入這一部分的土地元素?
所以這款酒是酒廠第一次完全利用自家材料:大麥、地板發芽、水源,以及Burnhead Wood的石楠。只是很picky的我想到像母菌株,如果採用大麥田裡的原生酵母呢?就像格蘭傑的Allta?說不定有,說不定幾年以來會裝出酒款來。
Balvenie 19yo "The Edge of Burnhead Wood" (48.7%, OB, 2020)
時間:6/26/2022
總分:88
Nose:蜂蜜甜香伴隨著奶油油脂,一些年輕的木質、一點點蘋果和柳丁與少許鹹話梅,淺淺的燒烤煙燻下,浮出麥芽甜、烤蛋糕的暗示,少量單寧和辛香感,微鹹的蜜餞隨時間拉長而緩慢清晰
Palate:入口的蜜甜味十分強盛,反襯出一絲蜜李蜜餞的微鹹感,柑橘、芒果、蘋果等各式水果紛陳,以及許多具有衝擊性的胡椒、丁香、荳蔻,木質單寧和輕燒烤橡木桶,再逐漸化成考麥芽餅乾和拿鐵咖啡
Finish:長,重烘焙的拿鐵咖啡、煉乳、焦糖,一點點柑橘、柑橘皮和丁香,蜂蜜蜜甜流連在舌後
Comment:雖然香氣上有點悶,水果的鮮香氣似乎不容易感受,不過一入口,酒廠的蜜甜感一路貫穿到底,加上許多的辛香料和淡淡的煙燻暗示,風味呼應得很完整,只可惜我不太分辨得出什麼是燃燒石楠可能產生的氣味和滋味,也許該請Daniel帶去酒廠走一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