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jpg

#AD

大家似乎對於慕赫(@mortlachtw)剛剛推出的全新12年「台灣獨獻版」都充滿好奇或疑問,到底是如何「獨獻」?與舊版本的12年有何差異?其實我更想了解的是,首席調酒師Craig Wilson是如何為台灣調製一款「獨獻版」?
話不多說,先來試飲。

2.jpg

Mortlach 12yo "Taiwan Edition" (40.4%, OB, Btl. 2021)
Nose:輕柔舒緩的雪莉甜,蜂蜜、麥芽和奶油油脂,很甜的水果蛋糕,一些柑橘、果醬和淺淺的香草甜,逐漸浮出年輕、新刨的木質感,淡淡的薑汁辛香也越來越清晰,薑汁汽水暗示
Palate:入口的第一印象是有重量的雪莉,奶油油脂、蜂蜜、焦糖、麥芽和少許乾果甜,一些柑橘、柑橘皮,較為年輕的木質單寧、薑汁、荳蔻辛香,少許咖啡糖
Finish:中,薑汁、肉桂的辛香感持續,柑橘、乾果甜,一點點焦烤餅乾、烤麵包
Comment:針對我的好奇,由於無法直接詢問Craig Wilson,只得自己揣測。首先,我相信台灣團隊一定已經與Craig充分溝通,台灣的威士忌最常在餐飲宴會中飲用,所以搭餐會是必須考慮的因素,且餐宴可能出現的菜餚,例如各種肉類料理方式,同樣也必須先讓Craig了解。其次,酒精度較高的刺激性較強,適度的降低酒精度更容易入口,例如,40.4%(這個數字真的相當奇特,我相信考慮因素是「比40%稍微高一些些,但又不會過於刺激」)。接下來,眾所皆知的,雪莉桶是王道,但是要如何在一片雪莉桶中凸顯其不凡?
所謂的4種橡木桶,包括了Pedro Ximenez/Oloroso珍稀雪莉桶、二次填充橡木桶、肯塔基波本桶,以及全新炙燒橡木桶,這幾個詞有點說不清,所以我明查暗訪後,大致了解為1. 以PX和Oloroso雪莉酒做潤桶的訂製Ex-Bodega雪莉桶之雪莉桶;2. Refill的歐洲橡木桶/美國橡木桶;3. 來自肯塔基的1st Fill波本桶;以及4. 特別炙燒過〈Fresh charred〉的橡木桶。Craig顯然特別注重PX和Oloroso雪莉桶,但也用了其他3種桶子,怪不得這支酒不會只呈現單一雪莉桶風味,仔細品飲時,可以挖掘出更多層次的表現。

3.jpg


我愛讀歷史,倒不是為了什麼「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之類的,純粹只是滿足追根究柢的好奇心。這種好讀史的興趣一直擴展到威士忌,持續追問、不斷往前耙梳,希望能知道從歷史到製作的所有來龍去脈。

就以慕赫為例,這股好奇心讓我在2009年第一次在TSMWTA社團舉辦慕赫品酒會時(當時品牌還沒把Mortlach正名為「慕赫」),就在網路上爬文,寫下《哲人之石.小女巫.Mortlach》。等到2014年慕赫終於受到母公司重視,推出了Rare Old、18年和25年,同時也將全蘇格蘭最複雜的蒸餾方式化繁為簡的稱為2.81蒸餾後,我又寫出《Mortlach的神秘蒸餾工序》。這兩篇文章除了酒廠歷史,最重要的莫過於不太有人搞得懂、我以為我終於搞懂、到後來還是沒真的搞懂的2.81蒸餾。不過我很佩服國寶級的品牌大使Alex,他才是以簡馭繁的高手,直接將酒廠中3組6座蒸餾器拆解成肉質味、果味和麥芽味,讓台下聽眾仔細去領略這3種滋味的層次變化,說到底,就算我在《新版威士忌學》裡畫出全世界唯一最接近完整的流程圖(感謝Max Wen),細節繁複的內容反而好像不易讓品飲者理解幫助他們品飲感受。

4.jpg

不過,我蒐集了一些可能大家不怎麼知道的慕赫,用來增添品飲時候的閒聊趣談:

•    慕赫在1823年就得到合法授權的蒸餾執照(授予James Findlater),這樣說來,慕赫是1823年Excise Act斯貝賽區第一間合法酒廠?

•    慕赫在1842年歸J. & J. Grant公司所有,當時他們正在興建格蘭冠,並且將慕赫的設備搬到了位於Rothes的新酒廠內,所以,慕赫最早的蒸餾器長得跟格蘭冠一樣怪異嗎?(慕赫在Dufftown的酒廠於1840年代後期被John Gordon買下,他先安裝了一套啤酒釀造設備,而後在1851年才恢復蒸餾)

•    George Cowie在1853年加入,本來是鐵路測量員,1869年買下了慕赫蒸餾廠,後來也成為達夫鎮鎮長,現在各位知道鎮長是誰了吧?

5.jpg

•    George Cowie的兒子Alexander M. Cowie也相當傳奇,原本他是醫師,曾在越南和香港擔任高級醫務人員,1895年回來經營酒廠,1897年在Charles Doig (就是設計出pagoda寶塔屋頂,當代最有名的蒸餾廠建築師)的協助下大舉擴廠,蒸餾器從3支增加為6支,我猜想大概就是那時候建立起2.81的蒸餾工序的吧。(雖然沒有直接證據 但或許品牌可以協助核實?)

•    Alexander M. Cowie還選為Banff郡的副郡長,顯然父子倆人都很熱心地方政治啊!

•    二次大戰期間,因穀物匱乏,所有的蒸餾廠在1943年10月全面停止運作,不過當時已隸屬於DCL(SMD)的慕赫,除了1944年,仍一直保持運轉。

•    大部分蒸餾廠建築在1960年代初期被拆除並重建(1964年完工),當時也將蒸餾製程重新規劃並沿用至今,所以2.81的蒸餾工序也有可能是這時候才建立起來的,因為最小的蒸餾器被酒廠經理John Winton暱稱為The Wee Witchie (小女巫)。

6.jpg

•    2014年原本宣佈將花費1,800萬英鎊興建一座新酒廠,讓產能加倍,不過由於2013年蘇格蘭出口量衰減30%,所已計畫在年底擱置了。

•    世人多流傳Dave Broom把慕赫稱為「達夫鎮的野獸」,但有誰能告訴我這句話出自他的哪一本書?達夫鎮目前存在6間酒廠,以風格而言,慕赫確實與眾不同,不過我以為所謂的meaty,不完全由於2.81,還有很大一部分來自蟲桶冷凝。

•    最後,慕赫是Johnnie Walker的關鍵基酒,也是慕赫一直以來很少裝出OB酒款的原因,各位酒友不妨試著在Johnnie Walker去找找慕赫的痕跡,更簡單的方法還是喝喝看這一支新發表的慕赫12年台灣獨獻版。

7.jpg

#慕赫
#Mortlach
#慕赫12年台灣獨獻版全新上市
#創新四桶熟成
#台灣酩家首選
[禁止酒駕,未滿18歲禁止飲酒]

arrow
arrow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