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財訊609期.jpg

過去的每日清晨,我固定連上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網站查詢新冠疫情的發展,一方面慶幸臺灣安全穩定的生活,一方面也擔憂全球確診、病逝數字的不斷上升,以及對經濟可能的影響。確實,疫情已經改變了世界,無論是外在或心理層面,就以集會活動來講,上一週正是全球愛酒人士引領期盼的艾雷島狂歡節,但是目前當然不可能如常舉行,只能以線上方式在網路上舉杯,唏噓緬懷昨日擠爆整座小島的歡樂。

最高興的莫過於老婆大人了,因為酒類活動幾乎歸零,每日下班後我只能關在家中當宅男。不過減少品酒活動並非壞事,恰好讓我重新撿回核心基礎訓練,認真的品飲並仔細紀錄心得,而後給予喜好評分。這一套有如蹲馬步的練功模式,不需要任何花俏的行銷語言,也不需要燈光美氣氛佳,單純的埋入一杯杯酒中淬煉自我的感官,以及對於身居週遭氣味的形容與記憶。幾個月內累積了近二百筆紀錄,收獲十分豐富。

但是對於酒廠、酒商而言,人人閉關練功就不是什麼好事了。過去每當新酒款上市或舊酒款的推廣,又或者是搭配美食及節慶假日,酒商總會爭奇鬥艷的推出許多活動,也可能租借展場作長期展覽,加上各地的酒展、品酒嘉年華,如走馬燈般終年不斷。缺少這些活動之後,行銷公關頓然失去著力點而無法觸及消費者,當然,協辦活動的公司也因此暫時失業。

疫情改變了工作習慣,也將更改未來的商業模式。臉書創辦人祖克柏已經放話,未來臉書一半以上的員工都將在家工作,這種趨勢可能擴及其他行業嗎?就我所知某外國酒商極其謹慎,早早便請員工分流上班,避免一人染疫、全公司停止運轉,但是必須勤跑各地的推廣業務,面對如此無以為繼的狀態,線上直播或品酒會似乎是唯一解決之道。因此逐漸的,品牌大使轉身成為直播主、Youtuber,或在網路上接受訪談,而將品酒會搬到線上,似乎也是個打破悶鍋的好主意。

就在這種情形下,我參加了一場線上品酒會,主題是新酒款慕赫十八年。酒友們應該對慕赫不陌生,這座酒廠一直以全蘇格蘭最繁複的蒸餾工藝著稱,製作的酒被作家戴夫布魯姆稱為「達夫鎮的野獸」。這款十八年以復刻一九三○年代繁華的紐約York House為賣點,號召多位達人於晚上八點上線,利用JITSI MEET軟體,於品牌經理與大使主持下進行多方視訊。

從結果論,這回新奇的體驗並不完美,首先參加者對於軟體都不甚熟悉,尤其利用手機上線者,畫面或橫或直得摸索一陣子,我一開始也沒注意須按下影音通訊鍵,還高興的向大家揮手招呼,感覺十分愚蠢。其次,當超過三十八人上線後,立即曝露頻寬不足的窘況,以致有時畫面停頓,偶而語音斷斷續續,甚至被迫採靜音模式讓主持人講話。幸好參加者與主辦人彼此都是熟朋友了,並不在意這種種缺憾,但一笑置之後,仍留下對於線上品酒會的疑問。

無論直播、訪談或品酒會,最關鍵也最致命的問題在於「酒是拿來喝的」,品牌大使盡管鼓動如如簧之舌多方闡釋,螢幕前的消費者除非自己備妥酒,否則聞不到也嚐不到酒中滋味,自然難以跟隨。但就算大家都有酒,如同這場慕赫品酒會,又浮現彼此間難以私下交流的難題。平時舉辦的品酒會,我們習慣臨座間交頭接耳的討論,但一旦擺到線上發言,突然之間成為一對多的演說,很容易造成噤口的冷場,而且就算討論熱烈,先不論網路雍塞問題,想分辨到底是哪一位的發言也將十分困難。

有無解決方案?技術上較為簡單,譬如採用功能更強大的視訊會議平台、加寬頻寬等,或多辦幾場小眾場次,但依舊無法解決根本難題。一位教授朋友也曾告訴我,學校要求他作線上教學簡直累死人,除了部分學生找藉口不現身螢幕之外,由於常常得一對一問答,必須毫不鬆懈的緊盯螢幕上每一個人的臉孔,比起平時一眼可望穿台下反應的教學模式,線上授課成為極大的精神折磨。

今日全球疫情稍微舒緩,人人開始談起「後疫情」的種種,但仍須維持一定社交距離。不過我一直以為「品酒」是非常密切的人際交流,杯觥交錯間,「古今多少事,均付笑談中」。盛行的網路讓這個時代充滿許多可能,但來到線上,人與人之間即便有社交,但距離遙遠,以此而言,後疫情的線上品酒會可能還真不行。

arrow
arrow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