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20220401_233241.jpg

我於2016年3月應台灣三得利的邀請,與一眾10人飛到美國肯塔基州,主要目的是參訪三得利剛剛購入不久的金賓和美格兩座蒸餾廠。由於我對美威的理解著實太淺,為了避免折損「達人」威望,所以想在出發前先蒐集一些資料,讀讀書惡補一番。不料多方尋覓後,各大書肆竟然找不到一本可參考的中文書,只得胡亂從Amazon訂購了兩本,生吞活剝的記下幾個名詞就整裝上路。當然酒廠不會出隨堂測驗,但也因為所知有限而有些困窘,走入酒吧、酒專時,琳瑯滿目的品牌幾乎都不識,只能暗地裡自嘲沽名釣譽。

回到台灣後,我開始稍微認真的研究美威,也寫了幾篇參訪心得。隔年(2017)在好友怡蘭的推介下,與出版社約在PEKOE相見,暢談我的寫作計畫。由於當時剛著手有系統的書寫美威歷史,所以興致勃勃的向總編推銷《美國威士忌全書》,希望能藉由一本從來沒有人寫過的書擠身暢銷作家之林。總編見多識廣了,當場澆了我一盆冷水,他認為在讀者的心目中,歐洲各國的文化博大精深,美國文化相對粗淺,所以力勸我不要一頭熱的栽下去,還是先從蘇威寫起較為穩妥。我初涉出版界,自然不希望從此斷送了我的暢銷作家夢,所以聽從規勸,2018年推出了《威士忌學》,然後一不做、二不休的在2020年分別出版《酒徒之書》和《新版威士忌學》,儘管沒能成為真正的暢銷作家,但也滿足了自小的夢想。

不過,各位讀者都猜到了,我的美威書只是暫時擱置。從2019年開始,我默默的寫完10萬字的《歷史篇》和《法規篇》,剩餘的《酒廠篇》,則是預計在參訪酒廠後完成。按照原訂計畫,我將在2020年3月搭上長途客機,從芝加哥入、紐約出,以半個月時間造訪13座中大型酒廠、1座製桶廠以及2座博物館,行有餘力,還可以繞道去看看幾間小型工藝酒廠。這個馬不停蹄的參訪行程相當緊湊,但十分充實,晚上無處可去的話,就待在旅館理整理資料。

感謝台灣的分公司及代理商,十分盡力的聯絡酒廠並安排行程,機票、旅館都已經訂妥,手機也下載了叫車App。進入2020年之後,我的腦中開始不斷迴旋Simon & Garfunkel的老歌America:"I come to look for America...",只差還沒請年休假。但過完年劇變陡生,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到了2月底情況不僅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糟。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Heaven Hill,明白的告訴我此時此刻最好不要前去,下一秒我立即狠下心來退機票、退旅館,寫信通知所有協助的廠商,取消一切行程。

當時的世界沒有人能料到新冠疫情如此兇狠,我的心中也存在一絲期望,也許當疫苗研發完成、全球施打後,我的美國行仍有繼續的可能。只是到了2021年中,解封的美國再度被Delta變種病毒攻陷,堅守一年多的台灣也淪陷,地球再度住進加護病房。至此我終於醒悟,美國是去不了了,而且再拖下去,美威書可能會到2023才有可能出版,不如就靠著閱讀和資料蒐集,盡一己之力將這本書完成吧!抱持著死馬當活馬醫的信念,我新增了《製作篇》,把美威從穀物到熟陳做了一個概括性的說明,而後再一間一間的陸續完成《酒廠篇》裡的11間酒廠。由於網路資訊紛雜,數字多所矛盾,我多方整理出疑點,請台灣分公司及代理商協助寄送到酒廠,一方面做最後的確認,一方面也請酒廠提供授權圖片。

所以,我誠心感謝國內的分公司和代理商,如擁有金賓、美格的台灣三得利,百富門/毆佛斯特、渥福和傑克丹尼的百富門、野牛仙蹤和巴頓1792的賽澤瑞、野火雞的金巴利、代理天山的橡木桶洋酒、協助聯絡喬治迪可的台灣帝亞吉歐。以上被我煩過好幾回的公司代表,第一時間跳出來協助我和國外廠商聯繫,代轉我的疑難雜症,並且以最快速度送來回覆。因此我敢打包票,只要寫在《酒廠篇》內的數字,大抵都經過酒廠的審視和驗證,如果再有誤差,全都是我個人的理解能力太差。

取得搭配文字的圖片確實困難,除了各酒廠的授權使用照片之外,得感謝長期耕耘美威的Alex Chang,慨然提供我大量酒廠照片,而且透過他的肯塔基波本酒廠之旅,讓我得以印證許多文字上描述的製作工藝,另外KOVAL的小v和嘉馥貿易的K大,也提供兩間工藝酒廠的照片予我使用,在此一併致謝。不過最困擾的是,當我梳理上下兩百多年的美威發展史時,因為與美國歷史息息相關,而純粹的文字很難引起讀者興趣或共鳴,該如何解決?很幸運的,我找到美國國會圖書館(American Congress Library),有無窮無盡的歷史文件供人查閱和免費使用,書中大量黑白歷史照片都是從館藏中擷取,衷心感激圖書館的公共無私。

讀到這裡的讀者或許充滿疑問:美國威士忌在台灣的能見度低,幹嘛不屈不撓的寫出一部磚頭書來,不怕堆積的滯銷書讓我「著作等身」嗎?的確,台灣威士忌的主流市場依舊是蘇威,大部分酒友都不懂得欣賞風味強勁、辛辣,具有暴力美學的肌肉型威士忌,但並不代表美威在台灣沒有市場。不過我的著眼點不在此,而是為了解決一個根本問題:為什麼全球最成熟的威士忌市場,竟然找不到一本中文美威書?而且,儘管每個威士忌飲者對「波本桶」都嚷嚷上口,是不是真的能搞懂什麼是波本、為什麼叫波本、除了波本還有什麼、難道所有的美威都是波本?!至於美威歷史是否粗淺的問題,當我一頭鑽入之後,才發現大西洋兩岸的威士忌都在十八世紀末開始發展,二十世紀初的同一年樹立規則,同樣遭逢1970年代的大蕭條,也同時在邁入二十一世紀後大爆發。這些絕不是巧合的歷程,我以為任何一個喜愛威士忌的酒友都不能不注意,也不能不知曉。

另外一個小小的私人理由是,在我的生命歷程中,接收到的美國文化遠比歐陸來得多,從文學、小說、科學、思潮到電影、電視、音樂、時尚、流行、人物,加上留學5年期間的所見所聞,基本上我對這個國家堪稱熟悉,書寫時也感到非常親切,比起蘇格蘭更多的信手拈來。所以真要問我為什麼固執的想寫出這本未必能大賣特賣的書,我會以美國詩人Robert Frost最知名的詩句來回答: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或許我踽踽獨行,但沿路充滿歡樂。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美國威士忌全書
    全站熱搜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