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照片取自Kingfisher網站
時間:4/15/'07 Aberlour品酒會及4/17家中獨飲
總分:80

Nose:濃而厚重的雪莉,甘草、涼煙燻、稍稍刺激的酒精、藥草和些微的硫磺,聞多了居然出現一股隱隱的醬油,或大豆發酵味?5分鐘後陳舊的橡木桶慢慢浮出,煙燻炭味濃,有微微的鹹感和紅酒香,發酵的葡萄乾?10分鐘後乳脂調和進來,黑巧克力、稠稠的黑糖甜味和旺盛的奶油;20分鐘木桶越來越深近乎黑色,硫磺膠稠在內可也有著涼意,這樣深沉的顏色一路將人心往下拉扯,並且有越來越陳的趨勢 18

Palate:厚重的雪莉與陳舊的橡木桶之後,居然有著一絲輕快活潑的柑橘與蜜蘋果甜,蜂蜜、黑棗、葡萄乾、黑胡椒,奶油油感很重,稠稠的將酒液捲在嘴裡,炭烤、煙燻、堅果、核桃和巧克力接續在後,飄起了微微的硫磺味和淡淡的鹹感21

Finish:中~長,酒精燃燒後的溫暖與熱,奶油、巧克力、堅果、橡木桶、炭烤,淡淡的鹹感依舊延續21

Comment:A'bunadh是我早期接受的雪莉震撼之一,自1997年起共出了17個批次,先前只喝過#11和#14,不過100%的Oloroso重雪莉,品飲時讓我很都難輕鬆以對。根據Whisky Master的說明(http://www.whiskymaster.com.tw/diaryshow.asp?BlogID=264),A'bunadh這句凱爾特語的意思是「原始的模樣(of the origin)」,但到底怎麼唸卻一直搞不懂,所以會場中特別覷了個空跑去請教SWMS的Chloe和Eric,可惜這種古語似乎大家都不會,但聽一聽鄰近K大、Robert的發音類似「阿本仔(台語)」,還真引人發噱。
12yo及15yo兩支開胃小點後,#7和#10同時重裝上陣,我從#10開始,#7同樣蓋了蓋子暫放一邊,但不時拿起聞聞作為比對。一開始的nosing還蠻有趣,除了重雪莉之外,鼻子埋得夠深夠久,讓我隱約聞到了類似醬油的豆類發酵滋味。其實不差,獨飲時少了#7的對照,只感覺風味厚重扎實,但隨著時間拉長硫磺越趨明顯,會場中Birdaug (=Hanslick=大魔王)興沖沖的拿了過來要我聞,問我像不像那支十分具有討論價值的Ardbeg 7yo SMWS 33.62,還好,絕對沒「臭掉的蛋」或「溫泉蛋」那麼強烈,但終究感覺有股黑暗的力量吸吮下沉。
不管nosing的話其實還不差,至少酒液入口後有著旺盛活潑的生命力,偏清新的果甜清楚甜蜜,即使尾端的淡硫磺味稍稍破壞了美感,但並未延續到終感,而有著高酒精度帶來的溫度和力量。空杯裡聞得到偏柔的木桶和果香,慢慢洗去濃厚雪莉的既存印象。
平衡上是有問題,與#7同時比較更是吃虧。我的獨飲嚐試給它平反,但仍難掩飾缺憾,最後還是維持當天的評分。 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