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蒸餾業者的角度來看,壺式蒸餾器製作極具個性風味的威士忌,可惜產能小而成本高;連續式蒸餾器大幅提高產能並進而壓低成本,但酒質輕而缺乏特色,所以,若能綜合這兩者的優點並盡量減少缺點,便臻至完美了。在這種考慮下,於壺式蒸餾器頸部設置多孔蒸餾板的發明似乎很理所當然,所以加拿大海倫渥克(Hiram Walker)公司在1938年於格拉斯哥西邊的敦巴頓(Dumbarton)興建了複合式酒廠,廠內除了當時最大的穀物蒸餾廠之外,也包括一座麥芽蒸餾廠因弗來芬(Inverleven)。到了1955年,為了製作不同個性的麥芽威士忌,海倫渥克公司的化學工程師Alistair Cunningham設計了特殊的蒸餾器,他將頸部製作成圓筒狀,外部裝設了水冷夾套,內部則設置了三片蒸餾板,並銜接把手延伸到圓筒外,可將蒸餾板旋轉為垂直向或水平向,也可注水冷卻。除此之外,林恩臂也設計為可自由調整向上或向下傾斜,再再都是為了增加控制回流的彈性。

半尺寸的實驗設備於1956年裝置在因弗來芬酒廠,由於實驗相當成功,所以很快將此實驗裝置移到格蘭柏奇(Glenburgie),最後放置在斯卡帕(Scapa)酒廠,並製作了容量為11000公升的全尺寸蒸餾器,作為蒸餾烈酒使用,另外使用因弗來芬酒廠的酒汁蒸餾器,成立了第二間麥芽蒸餾廠稱為羅門(Lomond)酒廠,產製的酒便以羅門威士忌(Lomond Whisky)為品牌名稱,自此以後,這種特殊的蒸餾器便被稱為羅門式蒸餾器。海倫渥克前後總共製作了6支蒸餾器,除了羅門酒廠的1支之外,陸續於1958年在格蘭柏奇(Glenburgie)酒廠安裝了2支,產製的酒名為‘Glencraig’;1959年製作1支放置於斯卡帕酒廠;1964年在米爾頓道夫(Miltonduff) 酒廠再安裝了2支,酒名為‘Mosstowie’,而各酒廠的羅門式蒸餾器除了斯卡帕用於蒸餾低度酒,其餘酒廠都是用於蒸餾烈酒。。

斯卡帕-蒸餾器.jpg

斯卡帕酒廠目前使用的酒汁蒸餾器 (圖片由台灣保樂力加提供)

可惜在歷經長期使用後發現,蒸餾板上的殘留物很難清洗乾淨,而產能效率又很難提升,因此格蘭柏奇和米爾頓道夫的羅門式蒸餾器於1981年便停止運作,羅門的蒸餾器也在1985年拆除。至於號稱持續使用至今的斯卡帕酒廠,因為是酒汁蒸餾器導致殘留物更多,早在1971年便將蒸餾板移除,今日我們看到的蒸餾器只剩圓筒狀的外殼。不過起死回生的是,布萊迪在2010年將因弗來芬棄置的蒸餾器搬移到艾雷島廠內,暱稱「醜女貝蒂」(Ugly Betty),捨棄原來的三層蒸餾板,修改為傾斜45°並相互重疊的六層銅板,實質上放棄連續式蒸餾器中蒸餾板的功能,而是讓蒸氣向上繞流以增加回流率,用來製作命名為「植物學家」的琴酒。照片裡林恩臂上的白鐵圓柱,便是用來放置各種植物、藥草的容器。

布萊迪-醜女貝蒂.JPG

布萊迪的「醜女貝蒂」為碩果僅存的羅門式蒸餾器,但僅保留外型 (圖片由Winnie提供)

至於時常被誤以為羅門式蒸餾器起源的羅夢湖酒廠,又是怎麼一回事?早在二十世紀初,大西洋彼岸的波本或加拿大威士忌業者,便構思了類似的發明,稱之為「回流蒸餾器」(Reflux Still)。美國人鄧肯托馬斯(Duncan Thomas)於1930年將「回流蒸餾器」引進到蘇格蘭低地區的小磨坊(Littlemill)酒廠,同時也安裝了水冷夾套,以二次蒸餾方式取代三次蒸餾來製作輕質酒體的低地威士忌,這套設備一直使用到1994年關廠為止。鄧肯另外也於1966年興建了羅夢湖(Loch Lomond)酒廠,同樣使用回流蒸餾器,但更改了蒸餾板的數量和位置。

根據目前羅夢湖酒廠的首席調酒師約翰彼得森(John Peterson)解釋,當時設計蒸餾器時,參考了已經在多間酒廠使用的羅門式蒸餾器,酒汁與烈酒蒸餾器的天鵝頸都製作成圓筒狀,但酒汁蒸餾器僅有水冷設施,而烈酒蒸餾器則一口氣在頸部裝置了17片bubble cap型式的蒸餾板,便如同壺式蒸餾器加上精餾器(Rectifier)的組合,頂部另外加裝了一支與殼管式冷凝器類似的裝置,蒸氣通過水冷管殼中的許多銅管,以增進回流率,即一般所稱謂的「分餾塔」(dephlegmator)。這組蒸餾設備仍持續使用至今,用以生產邑極摩(Inchmurrin)威士忌,因此對內稱之為「邑極摩蒸餾器」 (Inchmurrin still),對外則為「羅夢湖蒸餾器」(Loch Lomond still),與羅門式蒸餾器並不相干。

以蘇格蘭威士忌法規而言,所謂「麥芽威士忌」只規定必須以壺式蒸餾器作一次或多次批次蒸餾,並未規定內部是否裝置任何回流設備,因此利用「邑極摩蒸餾器」產製的威士忌,仍可稱之為蘇格蘭麥芽威士忌。相對於此,羅夢湖酒廠另有三組不同的蒸餾器,包括傳統的壺式蒸餾器、專門用於生產以麥芽為原料的科菲蒸餾器(Coffey still),以及生產以其他穀物為原料的連續式蒸餾器,型式多變,也讓酒廠擁有各式酒種用於勾兌調和。

Inchmurrin still.jpg

羅夢湖酒廠的邑極摩蒸餾器

歷經數十年的實驗,羅門式蒸餾器以失敗告終,立意構想雖佳,卻因發生執行上的困難無法解決而黯淡退場。不過注目當今烈酒蒸餾產業,與「邑極摩蒸餾器」相似的「混血式蒸餾器」(hybrid still)在如雨後春筍興建的工藝酒廠(craft distillery)大行其道,雖然多用於蒸餾伏特加、琴酒、蘭姆酒等蒸餾烈酒,譬如噶瑪蘭酒廠裝置的8套德製郝斯登(Holstein)蒸餾器,據說將製作琴酒,卻也有少數酒廠用來作威士忌,如著名的工藝啤酒廠「釀造狗」(Brew Dog)於2016年在亞伯丁附近興建了「獨狼」Lonewolf蒸餾廠,使用三組功能先進也富彈性的蒸餾器,包括壺式蒸餾器、連續式蒸餾柱、分餾柱和不鏽鋼冷凝器等,以及一支高19公尺、內涵60片蒸餾板的蒸餾塔,擁有許多客製化的管閥設計,讓酒廠可依需求自由切換,除了麥芽威士忌之外,也可製作穀物、裸麥風味的波本風威士忌、伏特加、琴酒、蘭姆酒、水果白蘭地等各具風味特色的烈酒。雖然蘇格蘭威士忌產業向以「傳統」為最大依循標準,但既然可接受羅夢湖酒廠,應該也可擁抱這些功能齊全的蒸餾器,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噶瑪蘭Holstein.JPG

噶瑪蘭的德製郝斯登蒸餾器

Lonewolf的蒸餾器.jpg

勇於創新的「獨狼」蒸餾廠以及蒸餾器 (圖片由熊大提供)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ve 的頭像
    Dave

    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