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KYC.JPG

2016年3月,我與台灣諸多威士忌達人前輩應Beam Suntory的邀請飛往美國參訪波本酒廠,行程中也安排了前往Independent Stave Co. (ISC)公司的肯塔基製桶廠(Kentucky Cooperage,KYC)進行參訪。

ISC由美國密蘇里州Ozarks市的Boswell家族所經營,最早於1912年創立鋸木廠,供應木材給製桶業者;禁酒令結束之後成立了ISC公司,主要生產波本酒和葡萄酒業所需要的木材。1951年在密蘇里州的Lebanon成立了第一間製桶廠,80年代之後持續擴張,並且為了保障法國橡木來源而在90年代成立了國外分公司。目前Boswell家族已傳到第四代,而ISC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鋸木製桶廠,各大洲都有分公司,以製桶廠而言共有5座,分佈在美國的密蘇里州、肯塔基州以及澳洲、智利和法國,依據各地需求製作烈酒或葡萄酒桶。我們所參觀的肯塔基製桶廠,專注於製作烈酒所需的橡木桶。

組桶區-1.JPG

照片一、不允許拍照的組桶區,但是可以從窗戶外觀望

以下資料部分由KYC所提供,部分則是深入第一線作業區參觀所得。不過導覽人員為保密防諜而三申五令,大部分區域都不能拍照,就怕我們將他們獨有的加工技術、機具洩漏出去,加上每個人都戴上護目鏡、掛著耳機,交談得透過耳麥,不僅羈絆了我的思考能力,吵雜的環境又不容易詢問、聽到回答,所以只能半猜半推了。

一、    橡木來源

由於ISC同時為葡萄酒和烈酒業製作橡木桶,因此根據不同的需求,橡木分別來自美國、法國和東歐。對KYC來說,當然全都使用白橡木(Quercus alba),這種橡木雖盛產於美國東部,不過中部Ozarks山區因土壤較薄且多岩,環境較為嚴苛,因此在較為慢速的生長下,木質密度較高也較為挺直,被評定為最優良的橡木來源。(註:Glenmorangie於Ozarks便擁有一片林區)

橡木砍伐-1.jpg

照片二、挑選適合的橡木,砍伐後堆置

為了永續經營,歐洲的橡木砍伐一般須遵守「森林驗證認可計畫」(Programme for the Endorsement of Forest Certification, PEFC)的協定,不過美國缺乏類似的認證,因此ISC要求橡木供應商必須依據永續發展的精神提供木材,至今為止,橡木的生長速率比砍伐速率還要高。

簽約的林區屬私有,地主將與伐木業者討論砍伐的區域和方式。一般而言,伐木方式可分為整顆樹,或只採具有商業價值的部分來砍,後者可在10~20年後再度收成。當然,砍伐的樹木不限於健康、具有價值的樹木,必須以最有利於全林區橡樹生長的方式評估,稱為timber stand improvement,TSI。橡木砍下來之後,先去除支幹枝葉,再載運到適當地點堆放銷售。

二、    橡木處理

ISC透過專業的選木團隊來挑選適合製統的圓木,而後載運到鋸木廠,先根據Doyle Scale系統-用來計算可得到多少標準木材(12"×12"×1")的方式-進行量測,並評估其品質及特性後一一加上電腦標籤,以便日後追蹤源頭產地。堆置場的圓木於夏天天氣過熱時必須灑水,避免乾燥速度過快。

圓木在作分段切割之前,必須先以特殊機械將樹皮剝離,再以金屬探測器偵測樹幹內是否含任何金屬物,以免切割機受損。分段長度依據需求切割,較長的用來作為桶板,較短的則作為側板。分段的圓木先進行「四分之一切割Quarter sawn」,而後再將木板依照下圖的方式材裁切,送到磨邊機(Edger)加以修整,操作人員將判斷是否適合作為桶板、邊版或是其他用途。修整後的木材將隨機抽驗其尺寸,同時進行編號之後,便運送到製桶廠堆疊。

四分之一切.jpg

Quarter sawn.jpg

照片三、Quarter sawn的木材裁切法

為了滿足需求,KYC的廠房在任何時候都擁有製作80萬個橡木桶的木材。由於橡木砍伐後,其含水率約在50%以上,必須降低到與未來陳年環境相類似的12%~16%方適宜組裝,雖然隨著上述的步驟含水量持續下降,但仍然過高,因此木材運到KYC之後,必須堆疊在戶外作自然風乾(natural seasoning),一方面讓微生物生長去更改木材內部的化學物質,一方面讓木材的含水量降低到與大氣濕度相當。相對於西班牙橡木,美國白橡木的單寧酸含量僅為1/10,因此無需長時間的水洗。自然風乾的時間大多為6個月,含水量可降低到約30%,不過也會因應客戶的要求而調整,譬如Maker's Mark便要求作12個月。至於前面提到的Glenmorangie,則要求2年的風乾,但並不清楚是否在KYC製作。

堆置場-1.JPG

堆置場-2.JPG

照片四、橡木材堆置場(背影好熟悉)

由於含水量降低時將辦隨著龜裂的可能,因此必須時常檢查木材內部的含水量做為控制依據。不過戶外堆置場無法將含水量降到製桶需求,因此在進廠組裝前,先放在室內作1個月的「預乾(pre-dry)」,將含水量降低到約20%,而後再移到「烘乾室(kiln room)」做最後的人工乾燥,需時約7天。這部分的製程是我在參觀中詢問得知,我們也進入預乾室去感受一下超高的濕度,不過KYC提供的資料只提到自然風乾之後,便利用dryers將木材表面因降雨、降雪的水分移除,並未提到pre-dryer以及kilning。另外教科書Whisky Technology,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中陳述,美國波本桶製桶業者一般採人工乾燥法,將木材放置於特定溫度、溼度下的乾燥室約1個月,這一點與KYC的做法不同。以製桶廠的製作量和木材來源而言,我傾向應該都會堆放在戶外一段時間,不太可能立即作人工乾燥。

預乾室.JPG

照片五、濕氣、熱氣蒸騰的預乾室

Kiln room.JPG

照片六、沒讓我們進去的烘乾室

三、製桶

製桶作業區僅有燒烤橡木桶允許拍照,其他區域一律禁止。

邊板組裝.jpg

照片七、邊板的組裝流程

我們一進入廠內,在還沒搞清楚狀況之前,已經面對著正在作業中的邊板製作區。過去我所瞭解的邊板拼湊方式,是在板材的側面鑽孔,而後兩兩以圓柱型木榫拼接。KYC不同,在相鄰兩片板材側面車出相對應的舌和槽(tongue and groove),幾片板材以機械壓製後,再裁切成圓形並磨邊,而後進行燒烤。我看不懂的地方在於舌和槽的相對尺寸,不可能相同否則一碰就掉,事實上,必須呈梯型及倒梯形才能形成榫而不至於脫落,但從下圖中看不出來,又因為不准拍照而缺乏參考資料,成為我心中一個大疑問。

邊板燒烤區.JPG

照片八、邊板燒烤區

至於桶材,必須先經由equalizer and planer的技術人員評估每片木材的寬度、薄厚,依據接下來組裝成圓筒的順序,將每個面都刨成弧面或斜面,兩端的寬度也必須稍微削窄一些,工匠的經驗和技術非常重要。我在廠裡只見到作業熟手在翻揀木材,合不合適全靠肉眼判斷,我們外行全然不知所以。

不過我大概瞭解木桶的組裝過程了,整個流程簡化如下圖(未顯示燒烤過程):

組桶.jpg

照片九、橡木桶的組裝流程

1. 首先在barrel raiser內將桶板一片片的排列圍繞成圓形,以底部的模型為限來調整板材,也就是讓板與板在底部緊密的接合。由於每一片板的寬度不一致,所以每個桶使用的板數也不盡相同。

2. 由於木板仍然是堅硬挺直的,必須軟化板材才能彎曲成桶狀,因此將1.經由輸送帶送進蒸氣隧道內加熱加濕,資料上是說20分鐘,現場解說員提到40分鐘,不過隧道並不長,40分鐘有點誇張。

3. 通過蒸氣隧道的木桶,使用絞盤將桶的上緣縮緊,而後立即套上鋼圈。初步成形橡木桶很快的送進火烤隧道,利用toast的方式將水氣蒸乾,同時也讓形狀固定,檢查人員以肉眼判釋有無明顯的裂痕,以決定是否進行下一個步驟。

4. 這個重頭戲允許拍照,也讓大家拍得不亦樂乎的就是燒烤了。KYC的燒烤區採水平向,而以前看過的照片、影片都是垂直式。先開小火約30秒,而後瓦斯噴嘴前移、密接在橡木桶緣,以中火、大火轟轟轟的狂燒約1分鐘,橡木桶離開燒烤區後立即噴水熄火,水蒸氣大量蒸起,木桶內壁已燒烤成如鱷魚皮般,還可見一絲星火,應該是四級的燒烤程度。

烤桶-1.JPG

照片十、燒烤橡木桶(小火階段)

烤桶-灑水.JPG

照片十一、燒烤結束後,立即噴水熄火降溫

烤桶-2.JPG

照片十二、橡木桶內側猶可見星星之火

5. 放涼的橡木桶在桶邊內側車上一道槽溝,稱為croze,以便讓邊板和木桶密接,另外也在桶側鑽孔(也看到在邊板上鑽孔,猜想是採用棧板式陳放,不知道是哪間酒廠)做為注酒之用。

6. 邊板裝置完成後,在桶內注入2加侖的水,而後加壓到7 psi(磅/平方英寸),由品管人員做目視檢查是否漏水,如果有小瑕疵,則以錐形的修補器填補。根據資料,出貨之前仍將作最後一次的品管檢查,不過我們在Maker's Mark剛好看到新桶進貨,酒廠人員還是做了檢查,而且也還是挑出木桶側邊顯示裂痕的桶子。

最後一張照片顯示的是懸掛在Maker's Mark牆上的燒烤等級木片:

燒烤程度.JPG

照片十三、Maker's Mark牆上的燒烤等級木片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ve 的頭像
    Dave

    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