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jpg  

感謝MBD今日幫我們辦了Bowmore品酒會,對我來說,Bowmore既是我的第一支SMW(Bowmore 15yo Mariner),也是我第一次舉辦品酒會的主題,感情因素牽連特別多,所以做了些重點整理如下:

1. Bowmore擁有非常獨特的煙燻海風,對我而言辨識度高過任何蒸餾廠。但從原料、製程來看,除了占30%的地板發麥之外(也有資料提到40%,剩下的麥芽來自Port Ellen和其他發麥廠),似乎並無特異之處,如何造就這種特殊海風,包括new make中就可嚐得出來的鹹味,依舊引我好奇。

2. 有幾個數字同樣讓我驚訝,包括:
   (1) Bowmore不作調合使用,全數作Single malt裝瓶
   (2) 使用的雪莉桶全是歐洲橡木(根據Gordon今日所言)
   (3) 每年使用近500噸的泥煤來做kilning(Islay島上的peat還能使用多久?)
   (4) 1993年裝出Black Bowmore時,定價為100英鎊!!!

3. 新社員大概不太有機會喝到1980s年代蒸餾裝瓶的Bowmore,但今天Gordon並不忌諱提到在那長達10年(1980~1990)期間,製作出來的酒特有的肥皂味。老實說,這種味道有些相當明顯,有些讓人狐疑,而我稱之為肥皂味的,也有人認為是薰衣草、人工香精,較難聽的則是French Whore Perfume(FWP),網路上以FWP可以找得到許多討論,包括:
   (1) 我寫在2006年的「傷腦筋的Bowmore 17yo」,這支酒真的讓我傷透腦筋,(天下怎麼會有這麼難喝的酒),最終是喝不完丟到某間酒專請大家幫忙:http://chiutefu6354.pixnet.net/blog/post/223720439
   (2) 我於2007年9月辦完Bowmore品酒會之後,由於參加者大概都藉此認識了肥皂味,但原因莫衷一是,所以超級認真的前理事長Lazy在部落格上連續寫了8篇文章探討肥皂味的來源,這是其中的第一篇:http://blog.roodo.com/lazy_huang/archives/4188027.html
   (3) Whisky Science上認為是薰衣草,寫了化學式:http://whiskyscience.blogspot.tw/2011/06/lavender-in-whisky-conspiracy-of-french.html
   (4) 記得Malt Madness也有一連串的討論,只是蒐尋不到

4. 這大概是今天獲知的最大消息,Bowmore也作了水楢桶的試驗,讓我們拭目以待,只是日本允許水楢桶運出國外嗎?

其實我已經好多年沒喝OB款的Bowmore了,以今日的酒款來說,new make隱含的淡泥煤和煙燻已初具酒廠特色,一點點的鹹味頗有滋味;12yo調製得不差,可作為日常飲用的基本款;Tempest #5正如JOJO所懷疑的,顯得甜美而十分女性化,可能是因為由我們熟知的Rachel Barrie妙手調製,但就不太符合風暴女神的想像;15yo Darkest和Laimrig #4基本上調性相當,雖說是Oloroso雪莉做過桶,但不至於強取走酒廠風格;18yo風格一變,與12yo同樣是勾兌自波本桶和雪莉桶,但很奇特的較偏向波本桶,而且香氣上並未發覺,入口後卻迸發出我熟悉的肥皂味,這種肥皂味同樣存在於23yo,而且儘管相當稀奇的使用Port桶作長時間的陳年,但Port風味並不強烈,猜想使用的波特桶較為年輕,譬如Ruby Port之類。

但整體來看,Bowmore的特殊煙燻依舊貫穿全場,一言以蔽之,就是很Bowmor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