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d Taylor-5.jpg

由Edmund H. Taylor「泰勒上校」於1887年所興建的Old Taylor「老泰勒」蒸餾廠,可說是一座劃時代的酒廠,即使它的外型猶如中世紀的古堡,擁有好似羅馬浴池般的湧泉小屋,但卻集合了所有現代工業波本蒸餾廠所必備的元素:行銷概念、財務分析、品質控管以及遊說能力,最後一項非常重要,因為在當時聲名狼藉的「精餾者」(rectifier,指的是那些並未生產,而是以各種添加物來偽造陳年波本的商人)中,得以讓酒廠持續維持所堅持的品質,也因此泰勒上校被稱為波本威士忌產業之父。

不過泰勒並沒有服務過軍職,所以「上校」當然就不是軍階,而是如同我們熟悉的KFC炸雞創辦人肯塔基「上校」一樣,是由肯塔基州政府獎勵某些有成就的個人所頒與的榮銜。他出生於富裕家庭,父親以販賣奴隸致富,叔公Zachary Taylor則是短命的美國第十二任(1849-1850)總統,早年跟著叔叔從事金融業,為了拓展營業據點而遊遍整個肯塔基州。1850年代南北戰爭隱而未發,屬於美國威士忌成長的黎明時分,許多未來的大廠、大品牌正努力取得銀行融資來擴張,泰勒因此熟識了James Crow和Oscar Pepper,前者據信便是「酸醪」製程的發明者。

Old Taylor-4.jpg

當Oscar Pepper經營的Old Crow酒廠越做越大而力求擴廠時,泰勒在1860年組成Gaines, Berry, and Co.蒸餾公司,給予酒廠金援並協助行銷,等Oscar Pepper在1867去世、酒廠也因南北戰爭結束而有待重整時,泰勒的Gaines公司順理成章地接收Old Crow酒廠以及酒窖裡的存酒和品牌,而泰勒的身分也從財務管理轉變為蒸餾事業。不過擁有極佳理財天分的泰勒並未因此縮手,他在這筆交易中發現商機,所以開始尋找各地的酒廠,經接管、整修後再賣出謀利,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Old Fire Copper (O.F.C.) 酒廠,其坐落位置便是今日的「水牛足跡」(Buffalo Trace),不過當時背後的金主是George T. Stagg,兩人一拍即合的開始合作投資生意。有趣的是,波本威士忌歷史上最重要的兩個品牌Colonel E.H. Taylor Jr.以及George T. Stagg,其創辦人都出身金融業,O.F.C.在1904年改名為George T. Stagg,而後於1992年再度更名為「水牛足跡」,目前這兩個品牌都由「水牛足跡」酒廠經營。

Taylor and Stagg.jpg

其實泰勒認識Stagg時正發生財務危機,因此合組的Colonel E.H. Taylor Jr.蒸餾公司九成以上的股份是由Stagg所佔有。由於Stagg的生意手腕極強,商場上一向以投機取巧著稱,慢慢的把股份釋出給紐約商人。在這種情形下,泰勒一方面想退出合股生意,一方面也想保留品牌名稱,便在1887年興建了「老泰勒」蒸餾廠,把過去習得的所有蒸餾知識灌注在這座酒廠,包括採用波紋狀的軸式碾壓機來取代石磨,以便取得顆粒一致的碾壓效果有助於發酵,也揚棄過去的木製發酵槽以便清潔,甚至還自製橡木桶。但最重要的是,他發明了層架式的木桶堆疊方式,興建高達五、六層如穀倉一樣的酒窖,每一層利用木架放置三層的橡木桶,這種酒窖型式和管理模式擴展到整個波本威士忌產業,並一直延用到今天。

十九世紀末正是商標法萌芽的階段,酒廠逐漸了解品牌的重要性,因此當「老泰勒」酒廠穩定生產之後,泰勒決定告上法院,訴請從Stagg手中取回品牌所有權。法院最終判定泰勒勝訴,但Stagg仍可使用品牌名稱到1904年,而且由於Taylor的招牌響亮,導致許多「精餾者」紛紛偽造,讓泰勒疲於奔命。為了解決市場亂象,商標法規定假若與品牌所有人毫無關係,便禁止使用品牌名稱,而且酒標也不能誤導消費者。不過規定是死的,「精餾者」繼續遊走灰色地帶,消費者依舊無法辨清。

前面提到,泰勒是個擁有遊說能力的商賈,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聯合了肯塔基州的參議員在1897年通過了「保稅倉庫法(Bottled-in-Bond Act)」。這個重要的法案要求所有的烈酒必須在某一間蒸餾廠由某一位蒸餾者製作,區分上下半年(1~6月或7~12月)生產,並且在受到聯邦政府監看的保稅倉庫內熟陳至少4年,而後以100 proof(50%)的酒精度裝瓶,酒標上必須註明製作的蒸餾廠或是裝瓶廠,符合以上規定,則瓶身上可蓋上猶如正字標記的綠色印章,偽造印章便觸犯了聯邦罪。法案也和稅法連結,因此放置在保稅倉庫內的酒液暫免課稅,也就是說天使分享的酒是免稅的,用來激勵酒商遵守法令。

於今觀之,法案的生產製作要求顯然不甚合理,但今天還是有少數幾個品牌標註Bottled-in-Bond來向歷史致敬,如果看到這種酒標,我們就該知道其生產方式。不過泰勒的戰爭還未結束。譬如他曾經的合夥人Stagg仍繼續採用過往的生意模式,其中最惡名昭彰的是與Walter Duffy合作,製作Duffy's Pure Malt Whiskey。為什麼說惡名昭彰?因為這款威士忌是標準的「鍍金年代」產物,不僅酒液來源不明,還調進各種亂七八糟的化合物,而且Duffy找來一個號稱148歲的人瑞來宣傳延年益壽的療效,更宣稱全美凡年紀超過100歲的人瑞都經常飲用他的酒!即便廣告手法粗糙可笑,酒公司卻越做越大,最讓泰勒光火的是,仍繼續使用Taylor的名號,只能走向法律途徑去解決。當然泰勒並非孤軍奮戰,「保稅倉庫法」將當時的美國威士忌產業區分為兩大塊,一塊對品質絕對堅持,但因價錢昂貴,只能提供給較高的社會階層;另一塊則量大又便宜,針對的是低階消費者,可不保證喝了以後不會發生問題。

DuffyMaltWhiskeyAd.jpg

這個牽連到社會階級的大課題不容易解決,得一直等到老羅斯福總統(Theodore Roosevelt Jr,美國第二十六任總統,暱稱Teddy,也就是泰迪熊的由來)在1906年簽署公佈「潔淨食物及藥物法(Pure Food and Drug Act)」,以及繼任的塔夫總統(William Howard Taft)在1909年為American whiskey所訂定的定義,威士忌產業才有可遵循的法令依歸,不過這些都是後話,暫且按下不表,還是回到我們所關心的「老泰勒」蒸餾廠。

酒廠在1917年關門,導因當然是從19世紀末越來越興盛的禁酒浪潮,接下的歷史大家都知道,1919年國會通過憲法第18條修正案,於1920年開始禁止生產、販售或運送、進口或外銷任何酒精性飲料,這個禁令一直到13年後的1933年才廢止,讓美國的威士忌產業元氣大傷,同時也壯大了加拿大的產業。由於禁酒令時期仍允許醫療用酒精的生產,因此包括American Medicinal Spirits(後來更名為National Distillers)、Schenley Distilleries、James Thompson and Brother(後來更名為Glenmore Distillery)、Frankfort Distillery、Brown-Forman以及Ph. Stitzel Distillery等6間蒸餾廠仍繼續運作,「老泰勒」在此期間不支倒地,賣給了National Distillers,同時被買走的還包括泰勒上校收購的第一間酒廠,位在「老泰勒」鄰近的Old Crow。

美國憲法第21條修正案將禁令解除後,「老泰勒」在1935年恢復生產,隨著威士忌產業的大爆發,National Distillers在50、60年代的極盛時期擁有超過1,000名員工,分別在兩間酒廠日以繼夜的生產。可惜好景不常,棕色烈酒慢慢的不受青睞,加上隱然未發的弟一次石油危機,導致「老泰勒」在1972年第二次關廠,並從此一蹶不振,具有歷史意義的古堡式建築逐漸頹傾、淹沒在荒煙蔓草中,而產權也在1987年賣給了金賓,2005年再賣給亞特蘭大的投資公司。

National Distillers Ad.jpg

投資公司其實不安好心,因為他們對製酒毫無興趣,看中的只是酒廠的殘餘價值,所以打算拆解廠房,把當初建築使用的、擁有歷史記憶的一磚一瓦零散的出售。但也許是泰勒上校的鬼魂作祟,美國房市在2008年的金融海嘯中泡沫化,這個拆解計畫只能休止,讓酒廠繼續荒蕪。2014年投資公司將產權賣給了另一間名為Peristyle的投資公司,而後再以$950,000美金售予Will Arvin和Wesley Murry,酒廠的悲慘命運有了轉機。這兩人與威士忌產業原本毫無關係,前者是律師,後者為土地開發,合股買下這塊資產後,重新整修打造成Castle & Key蒸餾廠,並在2015年邀請了肯塔基州第一位女性首席蒸餾師合夥,轟轟烈烈地迎向近年來工藝酒廠的挑戰。

Castle %26; Key-1.jpeg

Castle %26; Key-2.JPG

故事至此告一段落,狗尾續貂的是這款由「水牛足跡」酒廠裝出的Colonel EH Taylor Small Batch又有什麼故事?前面提到,泰勒上校在1870年曾買下的O.F.C.便是「水牛足跡」的前身,而這款酒為了盡量與歷史拉上關係,是以BiB-也就是Bottled-in-Bond的方式製作,而且橡木桶是放在泰勒上校百多年前興建的倉庫內熟陳,在在都想讓酒友飲酒時發思古之幽情。

Small Batch.jpg

Colonel EH Taylor "Small Batch" (50%, OB, 75 cl.)
時間:1/12/2019
總分:83
Nose:一開始便是強烈的蜂蜜、香草、焦糖和玉米甜,不過許多的奶油糖、奶油餅乾、派皮柔軟了整個香氣屬性,底層的丁香、荳蔻等辛香料充分,以及一些偏向於裸麥的辛香感,時間拉長依舊強盛,但平鋪直敘而缺乏變化 20
Palate:一入口便是大量的焦糖、玉米、玉米糖漿、蜂蜜和香草甜,酒精感略強,許多的奶油糖、奶油餅乾,以及白胡椒、荳蔻辛香刺激,年輕的輕燒烤橡木桶和木質單寧,慢慢浮出一絲略苦的咖啡 21
Finish:中,持續釋出焦糖、奶油餅乾、奶油糖、玉米糖漿種種甜滋味,以及一些荳蔻的辛香感 21
Comment:帶去TSMWTA社團的社員大會一支會,幾乎原封不動地帶回來,顯然無論這支酒的故事性有多強,大家對波本威士忌的接受度依舊不高,也包括我在內,也許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適應這種強力單一的風格吧!
 

arrow
arrow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