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5474.jpg

麥卡倫Edition No.2的密碼C4.V372.T21.2016-002,已早被解密且廣為人知,所以便不再贅述,唯一需要說明的是C4,因為與Edition No.1的C8解釋方式不同。根據品牌大使Bruce的說明,Edition No.1的C指的是Cask,共有8種,如果沿用到Edition No.2,顯然應該是C7,不過由全球行銷的觀點,把它更改為4間製桶/雪莉酒廠,後續若繼續發行Edition No.3、4、5…….,密碼的編碼方式不變,但代表的意義或許不同。

持續揭開的問題是,Edition No.1的創意發想來自台灣行銷總監Howard與新加坡的討論,因為在總公司引發不錯的迴響,所以全球品牌將Edition No.2的創意收回,由他們去構思,而隨著Edition No.2的發行,完整的故事如此敘述:

1. 麥卡倫最重視的是橡木桶,甚至認為橡木桶佔風味比重的80%;

2. 麥卡倫的橡木桶,無論木材來源是西班牙或是美國,最終均由西班牙製桶廠製作,而後再以西班牙雪莉酒潤桶;

3. 基於對風味的執著與追求,因此找上了位在西班牙,曾在2013和2015年榮獲全世界最佳餐廳,2014和2016年為第二名的El Celler De Can Roca餐廳,由三兄弟分別挑選自己喜好的風味;

4. Roca三兄弟分別挑選了三家製桶/雪莉酒廠,其中主廚老大Joan Roca選的是製桶廠Diego Martin,侍酒師老二Josep Roca選的是製桶/雪莉酒廠 Jose Miguel Martin,而甜點師老三Jordi Roca選的是製桶廠Vasyma,每個人各自挑選二種橡木桶所熟陳的威士忌作勾兌;

5. 麥卡倫釀酒大師Bob Dalgarno以製桶廠  Tevasa所製作的西班牙橡木桶作最終勾兌及修飾,定義並支撐Edition No.2的風味主軸。

故事講完了,這款酒以48.2%的酒精度裝瓶,以不曾使用的深橘色包裝,恰與酒色相互輝映。只是,我對選桶、勾兌過程充滿疑惑:

問題一:如何選桶?
我與行銷經理Dino推敲選桶流程,認為較合理的方式是,由Bob先從來自不同製桶/雪莉酒廠的橡木桶中,各自選出幾個符合他喜好的sample,而後再由Roca兄弟挑選,最後在Bob手中綜其大成。會不會再回到Roca兄弟去評斷?站在尊重的立場,應該會吧?不過另一桌也在討論相同話題,與上述推測差異頗大,據說先讓Roca兄弟先在酒窖中海選,所以才會挑選出不常出現、愛丁頓已久未採用的Diego Martin製桶廠,連愛丁頓集團的橡木桶大師Steward MacPherson都覺得訝異。只是與愛丁頓配合的製桶廠有多少家?
對我而言,所謂「海選」相當不可思議,由於麥卡倫正在熟陳中的橡木桶超過20萬個,絕不可能漫無目的的在酒窖中任意選擇。較可能的方式是先劃定範圍,譬如某個酒窖裡的某個限定酒齡,以及某幾個較主要的製桶/雪莉酒廠,不過也就衍生出下一個問題。

問題二、麥卡倫的酒窖管理
純粹好奇,是否來自不同製桶/雪莉酒廠的橡木桶都存放在鄰近酒窖的鄰近範圍?還是以酒齡來區分?或者是橡木桶尺寸與種類(Butt、Puncheon、Hogshead)?
以生產製作流程而言,合理的作法應該是同一批新酒放置在同一批橡木桶中,而後存放在同一座酒窖。但同時裝桶的一批新酒到底有多少?一批橡木桶?是否酒窖有足夠空間? 問題沒完沒了。

問題三、雪莉酒來源、雪莉酒種
橡木桶需要雪莉酒來潤桶,Jose Miguel Martin同為製桶/雪莉酒廠,使用的理所當然是自家生產的雪莉酒,不過Diego Martin、Vasyma和 Tevasa都只是製桶廠,到底是送到雪莉酒廠去潤桶?抑或購買雪莉酒來潤桶?合理推測,西班牙最大的雪莉酒廠González  Byass與愛丁頓集團有著長年交情,應該是雪莉酒的最可能來源,極可能所有的橡木桶都是送到GB去充填雪莉酒之後,便在GB廠內潤桶。
另一個引申的問題是雪莉酒種,全都是Oloroso嗎?還是有其他如Fino、Amotillado、PX?此外,就我所知,雪莉酒於潤桶後仍歸雪莉酒廠所有,這些雪莉酒可能重複使用,也可能混調了新鮮雪莉酒再度使用,所以,使用規則與使用次數將影響潤桶後的橡木桶。

問題四、酒齡
NAS當道下,這個問題大概不會有答案,因為372個橡木桶的酒齡勢必不同,最終風味還是由Bob Dalgarno決定。

問題五、創意發想
這是工程師性格的我最無法想像的一件事,一款新酒如何從無到有的誕生?從行銷端、業務端還是製作端?可想而知的是,一定經過繁長的討論,所以Edition No.3應該也在進行中吧?

IMAG5479.jpg

Macallan NAS Edition No. 2 (48.2%, OB, 2016)
時間:9/2/2016
總分:86
Nose:前端許多甜甜的蜂蜜、乾果、葡萄乾、蜜李和微微的柑橘,淡淡的燒烤煙燻,少量奶油油脂,慢慢的柑橘、蜜棗、杏桃為越來越多,淺淺的生薑和一點點八角暗示,蜂蜜甜味非常興盛 21
Palate:入口第一印象便是豐盈的柑橘、蜂蜜、葡萄乾甜,以及蜜李、蜜棗和杏桃乾果,一些柑橘皮油脂,尾端的木質略澀,第二口之後胡椒、肉桂、薑汁的辛香刺激變明顯了,且越多喝越是清楚,乳脂、少量輕燒烤橡木桶,一點點黑巧克力和微苦的咖啡 22
Finish:中~長,生薑、肉桂延續,木質感依舊,柑橘、輕蜂蜜、少量乳脂與太妃糖,可可亞、咖啡長長延續 22
Comment:與Edition No.1相較,這款酒的雪莉飽滿許多,但口感中的辛香刺激過多了些,幸得尾韻裡微苦的巧克力、咖啡延續良久,平衡了初入口的蜜糖甜。
 

arrow
arrow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