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jpg

愛爾蘭威士忌的產業盛衰似乎是以世紀區分,在20世紀以前蓬勃發展,產量遠遠超過蘇格蘭,當時輸入蘇格蘭的銷量大約是蘇格蘭威士忌的3倍,擁有最多37座蒸餾廠的都柏林是全球威士忌生產重鎮,比同時期的坎貝爾鎮還要多。但誰也沒有料到,進入20世紀之後,連續發生一次大戰、愛爾蘭蘭共和國獨立、美國禁酒令、二次大戰等種種事件,又沒把握住二戰後產業復甦的契機,反而因固守傳統,加上與英國關係緊張,產業如跳崖般急墜,到了1976年僅存擁有2座蒸餾廠的IDL一間公司,得等到21年後才成立第二間酒廠Cooley。不過邁入21世紀的愛爾蘭,從West Cork於2003年成立開始,一直到2017年Pearse Lyons興建,已經誕生了13座新酒廠(不包括2005年從IDL分家獨立的Bushmills),另根據Alcoholic Beverage Federation of Ireland (ABFI)在2017年的統計,全愛爾蘭總共擁有16座蒸餾廠,另有14座計畫興建中,總共推出超過60種全新的酒款品牌,可說終於趕上了全球威士忌狂潮。

回頭看這一段歷史,可以了解哈佛大學商學博士John Teeling在最悲慘的1970年代,如何看待自己家鄉的威士忌產業,也充分明白當他創立Cooley酒廠的時候,為何毅然決然地捨棄對傳統的堅持而向蘇格蘭看齊,所以同時採用壺式以及柱式蒸餾器,製作包括二次、三次和連續式蒸餾的不同酒款,甚至包括泥煤款,讓酒廠製作的威士忌具有國際競爭力。但是經過20多年之後,搭著自21世紀起興的威士忌風潮,愛爾蘭威士忌成為全球成長幅度最大的烈酒種類,即使市占率不到5%,但未來明顯可期。因此Jack和Stephen Teeling兩兄弟於2012年創辦出Teeling品牌的時候,經營心態已經與老Teeling博士大不相同,他們的策略包括:

1. 與其先興建酒廠,生產後再來創造品牌,不如反其道而行。這是兩兄弟得天獨厚之處,因為老爸賣掉Cooley酒廠之後,不僅口袋裡增加2,000萬歐元,而且酒窖裡還有16,000桶的存酒,有非常充份的資源來創造品牌。至於一般新興酒廠,就算資本雄厚,仍得等至少3年才有品牌上市,立足起跑點已經落後好幾年。

2. 熱情擁抱傳統,一反老爸揚棄傳統的作風。Teeling家族的蒸餾事業可追溯至1782年Walter Teeling在都柏林設立的小酒廠,不過John Teeling當年創立Cooley酒廠時,似乎無意與這一段歷史掛勾,反而追到更早以前(1757年)位在Kilbeggan小鎮的Locke酒廠,這點讓我有些不解。但無論如何,Cooley確實努力打破傳統,不過兩兄弟顯然看清局勢,選擇回復傳統三次蒸餾工藝的製法,製作包含未發芽大麥的Pot Still Irish Whiskey和Single Malt Irish Whiskey,以愛爾蘭風吸引越來越多的追求者。

3. 創造話題,引導愛鄉愛土的情操。從2012年打造品牌,到2015年興建酒廠,兩兄弟每一個動作都大張旗鼓,譬如拉回Teeling家族的歷史、都柏林125年來第一座新興酒廠、都柏林「The Liberty自由區」的關聯暗示、「浴火鳳凰」的形象logo等等,雖然沒有言明,但每個動作似乎都呼喚著「讓愛爾蘭再次偉大」,用以激發愛爾蘭的民族自信。

4. 迎合年輕世代求新求變的心態,吸引年輕客群。如果酒友們拜訪Teeling的官網,可以發現大量影片記錄從建廠以來的各項活動,陸續推出的酒款也同樣非常多變。另外,酒廠很用心的經營旅遊體驗中心,在Jack的訪談中,他提到與其"distilleries with visitor centres",他更希望將酒廠打造成"visitor centres with distilleries",在過去24個月已經成功吸引了超過185,000人次的訪客,約9.25萬人次/年。噶瑪蘭一年的訪客人數約100萬,約相當於全蘇格蘭所有酒廠的旅客人數,至於蘇格蘭人數最多的是Famous Grouse Experience,第二名則是最早興建旅客中心的Glenfiddich,都不足9萬人次/年,可見Teeling酒廠的訪客數量確實驚人。

以上這些策略能否成功?與其他新興酒廠相較,至少搶得新機,未來在泡沫化的淘汰潮中(我相信一定發生),應該可以撐持下去。

另外,品酒會前我拋出目前Teeling酒款到底算是OB還是IB的問題,但這完全是個假議題,因為只有蘇格蘭法規規定酒標上出現酒廠名稱,瓶中物就必須100%產自於這間酒廠,但其他國家如愛爾蘭、美國、加拿大等都沒類似規定,更何況蘇格蘭法規也沒有OB、IB的定義。至於品酒會中我舉出來的幾個問題,倒是值得好好討論:

1. 愛爾蘭威士忌與蘇格蘭威士忌的風味差異到底是從何而來?我們都發現同樣是單一麥芽威士忌,愛爾蘭威士忌的風味就是和蘇格蘭不同,假設(因為我無法確定)都是採用二次蒸餾,那麼這種差異是怎麼造成的?原料、蒸餾工藝、橡木桶還是熟陳環境?我個人傾向酵母菌種。

2. 續上,如果採用盲飲方式,有沒有可能分辨出這些差異?前提當然是風格較相近的酒廠。

3. 續上,什麼是愛爾蘭威士忌的風格?是不是該以銷售量遠遠大過其他酒款的Jameson為代表?

4. 當天酒款中,除了26yo因蒸餾在1987年,所以確定不是來自Cooley(猜測是Bushmills),其他應該都產自Cooley,那麼,兩間酒廠風格有無差異?

最後是我的簡單品飲紀錄:

Teeling-Single Malt.jpg

Teeling Single Malt Irish Whiskey (46%, OB)
時間:1/29/2018
總分:79
Nose:很甜的蜜糖、硬水果糖、椰子糖等種種的糖甜味,摻了些許的乳脂奶油和一點點木質,不過香氣很快地轉為輕淺,只剩下一抹隱約的甜蜜存在杯緣,以及微微的橡木桶暗示 19
Palate:入口的蜜甜滋味旺盛,屬於青香瓜的甜,略有些厚度的木桶、巧克力,胡椒、荳蔻的刺激十分清晰,一點點刮舌的單寧,少量呈水感的乳脂,微微的燒烤風和略苦的咖啡 20
Finish:中,木桶、巧克力、咖啡以及烘焙麥芽甜 20
Comment:品酒會的第一支酒,我先刻意隱瞞酒款資訊,當公布之後,所有人對於這支酒居然調和了包括sherry、port、Madeira、white Burgundy以及Cabernet Sauvignon多種木桶,而且還調入一些23年的老酒感到不可思議,我也是如此,似乎完全感受不到各種橡木桶熟陳的風味,雖然整體情況不差,卻似乎暗示著這些橡木桶應該都疲乏了。

Teeling-Single Grain.jpg

Teeling Single Grain Irish Whiskey (46%, OB)
時間:1/29/2018
總分:75
Nose:很甜美的穀物風,蜜糖甜,微帶點辛香香料暗示,但還是輕,非常的飄忽隱約捉摸不定 18
Palate:葡萄蜜糖在最前方,有點醃漬水果以及瓜果的甜滋味,而後轉變為穀物、麥芽甜,肉桂般辛香料的刺激明顯,許多年輕的木質單寧澀感 19
Finish:短~中,瓜果的蜜甜依稀殘留,但木質澀感依舊 19
Comment:同樣又是讓人大吃一驚的橡木桶種類,加州的Cabernet Sauvignon wine barrels,雖然入口之後有些微微地暗示,卻又與過去經驗裡的葡萄酒桶完全不一樣,香氣則平鋪直敘而乏善可陳。

Teeling-Small Batch.jpg

Teeling Small Batch Blended Irish Whiskey (46%, OB)
時間:1/30/2018
總分:79
Nose:一開始的酒精蒸氣有些多,甜甜的麥芽和穀物,但甜蜜感略顯沉重,有點烤甘蔗的暗示,以及微微的梅子、香草,香氣隨時間拉長而豐富許多,但以rum為主調,一些油脂,不差 20
Palate:入口的穀物明顯,反而不見香氣裡充足的蘭姆酒風,很年輕活潑的青春感,卻也有點青澀,許多木質單寧和辛香料的刺激,多喝些蜜甜味較為突出,帶了點梅子味,少量柑橘甜 20
Finish:短~中,淺淺的麥芽甜、消化餅乾和一點點柑橘甜 19
Comment:雖然酒標上找不到任何提到Blended的字眼,不過官網以及訪談中確實提到 "a blend of grain and malt whiskey aged for up to six years, initially in ex-Bourbon barrels but then married together for over six months in rum barrels",而且是Teeling的旗艦核心款,也是賣得最好的一支酒。

Teeling-社酒.jpg

Teeling Single Malt Irish Whiskey 10yo for TSMWTA (58.6%, OB, Bourbon C#7387, 228 Bts.)
時間:1/30/2018
總分:87
Nose:奶油、略青的瓜果甜、香草、椰子和十分年輕的木質,稍後轉變為熟到荼糜的哈密瓜、青香瓜、香蕉甜,差一點就過熟的蜜甜,卻又摻著尚青的穀物調,再慢慢釋出些許梅子、柑橘和檸檬皮,香氣延續性佳 22 
Palate:一入口的穀物感強烈,但立即被酒精刺激掩蓋,許多奶油油脂,一絲絲橄欖油暗示,大量蜜糖甜下,浮出青色香瓜和十分豐富的香草、柑橘甜,越多喝,柑橘酸越是明顯,胡椒、荳蔻的辛香料以及年輕的木質、略顯刮舌的單寧,淡淡的燒烤、微微的巧克力 22
Finish:中,微酸的酸梅、梅子和麥芽甜,微微的烘烤麥芽,少許巧克力和麥芽餅乾 21
Comment:TSMWTA社團2017年的社酒。我喝了近半瓶,從一開始的不能接受(因為太習慣蘇格蘭威士忌的麥芽風味),到越來越能欣賞,私以為這種以偏青色的瓜果甜為主的調性,加上充分的油脂,便是愛爾蘭威士忌的主要風味,當然,也是因為這支酒完全在波本桶中熟陳。但問題是,同樣製法的麥芽威士忌,為什麼會和蘇威如此不同?

Teeling-Brabazon.jpg

Teeling Brabazon Bottling Series 1 Single Malt Irish Whiskey (49.5%, OB, 12000 Bts.) 
時間:1/31/2018
總分:77
Nose:頗為深邃的雪莉,但顯得沉重,一些酸化的發酵甜、餿麥感並伴著淺淺的硫味,發散出略顯陳腐的橡木桶氣息,麥芽甜和雪莉甜底層依舊是發酵酸,而且一直糾纏不放,等稍微習慣後香氣才沉穩下來,但依舊不讓人感覺輕鬆 17 
Palate:驚訝的發現並沒有香氣裡的發酵酸味,而是穩重且厚實的雪莉桶風格,燒烤橡木桶、麥芽、許多乾果甜,胡椒、荳蔻、肉桂的辛香刺激震得口舌有點發麻,單寧略澀,隱隱的木炭、灰燼和略苦的咖啡 21
Finish:中,麥芽甜、烘焙麥芽、烤麵包、微苦的巧克力 20
Comment:這款酒調和的木桶有點複雜,包括:
1. 蒸餾於2001年,而後熟陳在250公升的sherry hoghead,計5%。
2. 蒸餾於2002年,分別熟陳在220公升的PX和Oloroso sherry cask,各2.5%。
3. 蒸餾於2005、2007及2008年,全熟陳在500公升的European sherry butt,各30%。
雖然用心良苦,也摻了些較高酒齡的酒,但成效在香氣上並無法讓人讚賞,尤其是驅之不去的發酵酸。幸好口感沉著穩重而挽回了氣勢,卻也顯得平衡上出了問題,或許我們對於雪莉桶的風格喜好與歐美不同吧!
附註說明,William Brabazon伯爵是16世紀時Meath第三代領主,以The Liberty自由區為基地,開展了愛爾蘭威士忌的第一個黃金年代。 The Liberty屬於都柏林西南方一區,早期商品在此相互,也是威士忌酒廠匯聚的地區,目前則為金融貿易中心,Teeling酒廠便位在此區。 

Teeling-Revival 1.jpg

Teeling Single Malt Irish Whiskey "The Revival Volume I" 15yo, 1999 (46%, OB, 10,000 Bts.) 
時間:1/31/2018
總分:84
Nose:略帶點灰燼感的甜顯得有些沉重,有如混雜了老橡木桶與過熟的水果甜,雖然是蘭姆酒桶,卻浮出一些奇怪的雪莉甜和一點點硫味,與台北的天氣一樣陰鬱,放久一些,陳舊的橡木桶與油脂累積增厚,必須等待長久時間才稍微舒坦些 20
Palate:香氣裡感覺不到的蘭姆桶風一入口便察覺,許多油脂遮映下,釋出非常微妙的果甜與果酸,一絲游移的香瓜、甜桃、芒果酸甜很出乎預料的出現,許多辛香料和木質單寧刺激,燒烤灰燼、木炭、烘烤咖啡 22
Finish:中,略重的烘焙咖啡、一些灰燼感,麥芽餅乾 21
Comment:這支酒裝在2015年,也就是Teeling酒廠興建的那一年," Revival"代表都柏林125年來重新誕生了一間全新的蒸餾廠,其重要性不可言喻,所以選上了全程以ex-Rum casks熟陳的酒?有些取巧,但令人不解,不過瓶塞以鉛鑄成,加上瓶身設計,顯得十分慎重,可惜我於香氣裡除了無法感受蘭姆酒桶的風味外,沉鬱感覺也壓得讓人透不過氣,幸好入口相當開朗,而且浮出愛爾蘭威士忌老酒中讓我訝異又欣賞的水果酸甜,蜿蜒游移在口中相當美妙。

Teeling-Vintage 21.jpg

Teeling Single Malt Irish Whiskey "Vintage Reserve" 21yo, 1991 (46%, OB, 5,000 Bts.) 
時間:2/1/2018
總分:91
Nose:微酸的葡萄、青蘋果,但很是甜美,竟然帶有許多煙燻感,讓我產生泥煤的錯覺,一些沉沉的燒烤橡木桶下,游移著從一開始便出現的酸甜,煙燻繚繞不散,甚至還有微微的海水潮味,太奇妙了,美妙不可方物 23
Palate:堅實的橡木桶風味入口,果然帶著許多的煙燻,還有越喝越清晰的海水鹹味,再釋放出青蘋果、青葡萄的果酸和果甜,鹹酸甜?確實,聯想起蜜餞,但骨子裡依舊是愛爾蘭威士忌的基調,許多胡椒刺激,以及說不上來猶如香蕉飴的微妙滋味伴著乳脂,美妙 23
Finish:中~長,煙燻感長長延續,燒烤橡木桶、烤麥芽,以及一絲游移不定的青葡萄滋味 22
Comment:這支酒的背景資料是先在波本桶中陳放21年,而後再移到Sauterne wine casks過桶1年,應該是第一支愛爾蘭威士忌做如此的嘗試。但怎麼著?與前面幾款酒相較,這一款往上提升好大的等級,除了那讓我猶豫到底是不是泥煤的煙燻之外(別忘了Cooley的Connamara Peated),略帶海潮味的鹹也讓我產生錯覺,再交融著果酸果甜,種種複雜滋味真的美妙極了!

Teeling-Vintage 26.jpg

Teeling Single Malt Irish Whiskey "Vintage Reserve" 26yo, 1987 (46%, OB, 1,000 Bts.) 
時間:2/1/2018
總分:93
Nose:與前一支21yo有著相近的青葡萄與青蘋果的酸甜,但煙燻淡了許多,果酸與果甜則更是清楚豐富,甜桃、蜜鳳梨、百香果層層疊疊,可惜清瘦了一些,油脂略顯不足 22
Palate:穀物味入口的第一時間讓我狐疑,但立即轉變為帶著青草調的蜜甜,豐富的奶油油脂下,婉轉著蜜桃、青蘋果、蜜鳳梨、百香果等種種狐媚的果酸與果甜,陣陣胡椒、荳蔻刺激後,浮出許多白葡萄甜,再襯著燒烤煙燻,慢慢化作咖啡牛乳、巧克力 25
Finish:長,隱約的白葡萄、蜜桃、蘋果襯在以燒烤橡木桶為基底的咖啡、巧克力上層,水果蛋糕?延續悠長 23
Comment:背景與21yo略同,在波本桶中熟陳25年之後,再換到White Burgundy casks過桶1年,不過必須留意的是,由於蒸餾在1987年,所以不是來自Cooley,猜測是Bushmills,但卻奇妙地保持與Cooley同樣的基調,但水果酸甜滋味尤有過之,雖然香氣不像21yo那般的有個性,不過入口後千轉百迴的複雜變化卻讓我沉醉不已,不由自主的給了滿分的口感,應該是愛爾蘭威士忌的巔峰了。 

Teeling-Spirit of Dublin.jpg

Teeling Spirit of Dublin Single Pot Still New Spirit (52.5%, OB, 500 ml.) 
時間:2/2/2018
總分:-
Nose:相當豐盛的洋梨和蜜糖甜、許多麥芽、微微的燒烤、淡淡的油脂感,少量咖啡牛乳暗示
Palate:酒精刺激頗重,帶著許多的胡椒、荳蔻、肉桂辛香,很甜的麥芽和蜂蜜,再浮出清晰的穀物調,頗有些厚度具咀嚼感,燒烤、乳脂、咖啡牛乳
Finish:短~中,舌面上微微的蠟質,麥芽甜延續,麥芽牛乳、咖啡牛乳
Comment:新酒有許多名稱,譬如new make、white dog、moonshine等等,而在愛爾蘭則沿襲私釀時期的稱呼為poitin或poteen,與之相對有繳稅的合法酒則稱為Parliament Whuskey。
不消說,這才是Teeling酒廠生產的酒,因為是三次蒸餾,推測原來的酒精度應該在80%以上,不過仍具有非常豐富的麥芽風味,甚至毫不感覺輕盈,具有咀嚼感,讓人對它熟陳的表現十分期待。

Irish-Boutique-y.jpg

Single Malt Irish Whiskey "Batch" 24yo (46.8%, That Boutique-y, 50 cl., 264 Bts.)
時間:2/2/2018
總分:93
Nose:新鮮的水果清甜,草莓、蜜葡萄、蜜鳳梨、蜜蘋果,再浮出淡淡的麥芽甜和蜂蜜甜,稍待一陣子,香氣更顯濃豔,大量的夏日水果蜜甜與微微的莓果酸,少許清新的木質,好黯然銷魂~ 24
Palate:香蕉、柑橘、蜜鳳梨和輕蜂蜜甜在最前端,,油脂伴著橡木桶顯得厚實,年輕的木質單寧以及胡椒、荳蔻刺激,釋出融合著油脂的蜜蘋果、草莓的婉轉滋味,十分妖嬈艷麗,燒烤風微帶些木炭,而後溶出可可亞、微甜巧克力的幸福滋味,多喝些,前端青草、穀物、麥芽的暗示較清晰了點 24
Finish:中~長,微澀的木質單寧稍稍抑制了尾韻的發展而有點可惜,只留下一些麥芽和燒烤風、可可亞 22
Comment:如果我對愛爾蘭威士忌感興趣,應該就是從這支酒開始,因為我於去年12月中出差到香港時,與幾位同好歡聚,當時對這支酒簡直驚為天人,念念不忘的回台後,居然透過台中酒友的相助找到這支酒,所謂重獨樂樂不如與眾樂樂,因此帶去品酒會讓參加者有機會一嚐。
到底為什麼會讓我感到如此驚艷?便是記憶裡入口後那婉轉百折的芳姿,卻更驚喜的發現香氣裡豐盈的夏日水果清甜同樣叫我銷魂,而當然,入口之後的種種複雜變化依舊讓我心折不已,我用妖嬈來形容其實不正確,但腹笥有限,找不出更好的詞彙來描繪那種令人魂縈夢牽的魅力。可惜尾韻被單寧的澀感所打斷,否則經驗老到的我可能就此栽倒在這款酒的風華之下。
2017年裝瓶,以酒齡反算,蒸餾的年份若非1992便是1993,而Cooley酒廠在1992~1995期間暫停,所以有極大的可能是來自Bushmills,當然這純屬猜測,很希望有機會找到同酒齡的Bushmills來證實。

arrow
arrow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