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Kilbeggan-Old.jpg

放置於Kilbeggan酒廠內展示的老Locke蒸餾器

讓我們再回頭看Cooley和Kilbeggan酒廠。2011年,也就是Kilbeggan開始生產的隔年,Teeling博士跌破所有人眼鏡的將這2座酒廠以7,300萬歐元(9,500萬美金)賣給了美國的金賓酒廠,當時的金賓手中已有「加拿大會所」(Canadian Club)、「教師」(Teacher's)和Laphroaig等品牌,此舉讓酒廠的版圖更跨到愛爾蘭。為什麼這項併購案會引起軒然大波,讓許多愛爾蘭人不敢置信?因為Cooley並不是不賺錢,2010年的稅前盈餘為250萬歐元,雖然不多,但當時整個愛爾蘭威士忌的成長率為11%,是全球烈酒中成長最高的區域性產品,更重要的是,Teeling博士曾一再指責愛爾蘭威士忌產業被國際酒公司所佔據,而Cooley也一直以愛爾蘭唯一的獨立酒廠為傲。

面對眾多質疑,Teeling博士回答「沒錯,我們無法繼續跟大酒廠競爭,往好的方面看,我們終於打開了美國市場。」多年後,Teeling博士道出了他真正的心聲:「我們沒有建立真正的品牌。」Cooley雖然賺錢,但賺得辛苦,雖然早早就放棄生產能快速轉換現金的琴酒,但陷入為人作嫁的窘境,獲利的50%來自為其他小品牌製作烈酒,所能賺得的利潤既不能和大公司相比,也無法藉此擴張,又因為必須售出年輕的烈酒給小品牌,以致無法留下足夠的酒等待更長時間的熟陳,因而失去了建立品牌的根基。另一方面,同時發行Connemara、Tyrconnell和Kilbeggan幾個品牌讓資源太過分散,持續經營下來,Cooley酒廠面臨難以擴大的撞牆命運,不符當初建廠的雄心壯志,最終只能忍痛出售。

Kilbeggan-Coffey Still.JPG

Tullamore酒廠於1948年裝設的Coffey Still,目前放在Kilbeggan酒廠內

金賓並不缺錢,買下Cooley就是為了複製Jameson的成功經驗,他們需要的是酒廠的庫存,不需要為其他小品牌製酒,所以從2012年之後便關上外賣的水龍頭,導致從前仰賴Cooley的品牌一夕之間頓失所倚。當然,這些小品牌可以尋求其他酒廠支援,但發現所有的酒廠全部惜售而價格飆漲,雪上加霜的是,金賓在2014年被日本三得利買下,成為全球第三大的酒公司,根本斷絕了這些小品牌的活路。不過根據Teeling家族第二代Jack所透露,近年來賓三得利重新打開水龍頭,除了供應小品牌之外,同樣也售予幾間新成立的酒廠,讓他們在等待自家製酒熟成前有酒可裝-這種買賣模式並不新鮮,蘇格蘭酒廠間已存在多年,但隨著愛爾蘭威士忌的復興,市面上出現越來越多的品牌,讓消費者分不清品牌背後的烈酒來源,這個問題我們留待最後來討論。

離開Cooley酒廠之後的Teeling家族並不寂寞,他們從交易中大約獲得2,000萬歐元的現金,以及16,000桶的存酒。當時的老Teeling博士已經65歲,膝下2個兒子Jack和Stephen過去也在Cooley酒廠工作,對這兩兄弟來說,製酒一點都不難,困難的是如何打造並擦亮自己的品牌,以彌補老Teeling博士的遺憾。恰在這段時間內,兩兄弟發現帝亞吉歐正在出售一批優質的Bushmills,寄存的會計師不知道該怎麼賣,驚訝之餘,當然趕快承接下來。有了這批存酒,再加上既有的Cooley庫存,他們決定反轉「先製酒、後行銷」的正常程序,而是先創造品牌,再製酒等待熟成,所以在2012年便開始推出Teeling品牌,而後於2014年宣布建廠,2015年實際成立了Teeling酒廠。

Teeling.jpg

Teeling兩兄弟所建立的新酒廠

新酒廠選擇在都柏林、鄰近聖派翠克大教堂(St. Patrick's Cathedral)的位置興建,Stephen認為這裡是「全愛爾蘭設立酒廠最貴的地段」,整個投資花費了他們1,000萬歐元。這座蒸餾廠深具歷史意義,因為Teeling家族的蒸餾事業可追溯至1782年Walter Teeling在都柏林設立的小酒廠,新酒廠距離200多年前的廠址不遠,因此以「浴火鳳凰」為形象,酒廠標誌便是一隻飛出蒸餾器的鳳凰。都柏林曾經是全球威士忌的中心,極盛時期擁有近40座蒸餾廠,遠勝過十九世紀末蘇格蘭的坎培爾鎮,但是從125年前,便不曾興建新酒廠,更在1976年以後完全歸零,因此再度設廠可說是國家盛事,代表著蒸餾產業的復興,廠內的旅客中心在第一年便迎接超過6萬名訪客。

Teeling-1.jpg

Teeling酒廠的精神標誌:從蒸餾器內飛出的鳳凰

不過新酒廠的規劃方式不像Cooley酒廠一樣打破傳統,而是回歸到傳統工藝,採用三次蒸餾來製作愛爾蘭壺式威士忌。但兩兄弟也明瞭,市場一向以調和式威士忌為最大宗,Jameson、Tullamore Dew和Bushmills前三大調和品牌,便佔據了90%的愛爾蘭威士忌銷售量,因此生產單一品項有其侷限,亟需穀物威士忌來作調和。他們最先看上的是曾經為健力士生產啤酒、但於2008年已經關廠的Waterford,因擁有足夠的設備和水源,很容易改建為蒸餾廠。不過半路殺出Mark Reynier這位程咬金,以較好的價錢搶下,讓Teeling兄弟大失所望。

Waterford-Still.JPG

原來放置於Bruichladdich的蒸餾器,如今使用於Waterford酒廠

Mark Reynier何許人也?對蘇格蘭威士忌稍有了解的人應該知道,Mark是個傳奇性人物,他在2000年買下Bruichladdich並復廠成功,而後在2012年將酒廠讓出給人頭馬君度(Remy Cointreau)公司。無事一身輕的Mark在愛丁堡閒散一陣子,因身為葡萄酒愛好人士,認為無泥煤的威士忌更符合他的口味,所以看上了愛爾蘭威士忌,但他對國際大公司的操作頗有微詞:「保樂力加追求一致性,所有的人也認同,而檯面上除了Jameson其餘微不足道,以致沒有人嚴肅看待愛爾蘭威士忌。」Waterford採用2座壺式蒸餾器和1座連續式蒸餾器,最有趣的是這對壺式蒸餾器,假若我們搜尋Bruichladdich的圖片,或曾參訪過酒廠,應該知道酒廠前曾擺放一座展示用蒸餾器,但現在已經消失不見,其實這對蒸餾器是堪用品,原先從關廠已久的Inverleven取得,本來想用在計畫中的Port Charlotte酒廠,但計畫不如變化,幾經轉折之後,被Mark買下並送到愛爾蘭執行任務。除了蒸餾器,大家別忘了Bruichladdich所重視的「風土」,Mark採購當地46座農場種植的大麥,每一處的原料都具有完整的產地履歷證明,這就是Mark追求的「嚴肅看待」,酒款預計2021年上市。

Great Northern-現在.jpg

全愛爾蘭第二大的Great Northern酒廠

那麼,Teeling酒廠需要的穀物威士忌從何而來?除了Waterford之外,當年被帝亞吉歐計畫關掉的小型啤酒廠還包括Smithwick's和Great Northern兩間,但前者已被改造成「啤酒體驗館」,剩下Great Northern是唯一的希望。老驥伏櫪的Teeling博士這時候出手了,他成立了「愛爾蘭威士忌公司」(Irish Whiskey Company, IWS)並擁有2/3股權,於2013年與帝亞吉歐簽下合約,買下了Great Northern,並快速的改建成蒸餾廠,包括請蘇格蘭的Forthys公司改造3座壺式蒸餾器,再採購3座義大利Frilli公司製作的連續式蒸餾器,搖身一變成為全愛爾蘭第二大、僅次於Midleton的蒸餾廠,也是愛爾蘭第三座穀物威士忌酒廠,每年產出360萬公升的壺式威士忌,以及800萬公升的穀物威士忌。老Teeling博士看得很清楚,愛爾蘭威士忌產業已經和1980年代完全不同,每年都以雙位數成長,絕對不是小型壺式蒸餾器應付得來。而根據老Teeling的規劃,產製的酒主要供應給第三方,並不自己作品牌,不過未來的事誰知道呢?當年的Cooley不就是如此?

West Cork.jpg

愛爾蘭第一間工藝酒廠West Cork

最後,讓我們回頭看看從1960年代開始吹起的「精釀啤酒廠」,以及其後的「工藝蒸餾廠」風潮。美國舊金山的「海錨」(Anchor)啤酒廠可說是精釀啤酒的起源,而英國在1970年代出現的微型釀酒廠則席捲全球,工藝蒸餾廠跟隨著精釀啤酒的腳步,最早為成立於1982年美國加州的聖喬治(St. George)蒸餾廠,而後影響到世界各地,愛爾蘭也不例外。還記得前面提到Bushmills被保樂力加切割出來,並被帝亞吉歐買下而成為第三座蒸餾廠嗎?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因為在此之前,另有一間West Cork酒廠早在2003年便已成立,但有意無意的被所有人忽略,只因為酒廠直到2008年才真正開始運作,所以也有部份資料以2008年為建廠時間。一開始推出的酒類除了琴酒之外,還有一款相當特殊、以22%酒精度裝瓶的棕色烈酒,而且製作時是將糟粕加入酒汁一起蒸餾,再於橡木桶中加入碎木片,同時也作木炭過濾,這種創新工藝雖然吸引一部分消費者的注意,但實在無法被歸類為威士忌。不過藉由銷售這些酒類逐漸籌得資金後,West Cork從濱海的Union Hall搬遷到靠近內陸的Skibbereen,並分別從瑞典及德國買來酒汁和烈酒蒸餾器各2座,製作傳統三次蒸餾的愛爾蘭壺式威士忌和穀物威士忌,也製作伏特加、琴酒和利口酒等酒類,此外,廠內還作少部分的自行發麥。

Pearse Lyons.jpg

今年(2017年)剛剛成立,由古教堂改造的Pearse Lyons酒廠

除了West Cork,今年(2017年)剛剛成立的Pearse Lyons酒廠也非常值得一提。這座酒廠是以創辦人Dr. Pearse Lyons為名,根據媒體的報導,他是全愛爾蘭排名第六的大富豪,擁有釀造和蒸餾學的碩士學位,以及酵母菌科學的博士學位。Lyons博士靠著經營動物營養素的Alltech公司而致富,但由於年輕時候曾在健力士和IDL工作,因此念念不忘蒸餾事業,1999年買下美國肯塔基州的Lexington啤酒廠,2012年同樣在Lexington興建了Town Branch蒸餾廠。當他在2011年透露即將在愛爾蘭開設第五間(同樣忽略了West Cork)蒸餾廠時,恰是金賓收購Cooley、眾人交相質疑Teeling博士的時候,因此媒體瘋狂讚譽他的鮭魚返鄉,稱許他正展開個人的革命旅程。酒廠最早設立在Carlow,屬於微型蒸餾廠,2012年完成首度蒸餾,Lyons博士信誓旦旦的宣稱,新酒裝填入肯塔基的橡木桶,3年後便可裝瓶。只不過實情並非如此,Carlow廠只是試蒸餾,既無糖化槽也無發酵槽,不到一年便關,主要原因是Lyons博士從肯塔基Whiskey Trail得到經驗,認為「群聚效應」可以提升能見度,所以選擇在都柏林興建酒廠。酒廠廠址原為一座古老的教堂-這是Lyons博士身為蒸餾者的祖父安息之地,預期年產量為450萬LPA。

arrow
arrow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