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財訊501期.jpg

我於蘇格蘭造訪的第一座蒸餾廠,是間罕為人知、營運尚不足兩年的迷你酒廠Ballindaloch。酒廠經理帶領我們穿過糖化、發酵設備,來到大家最感興趣的蒸餾器前,我問了一個讓他感到詫異的問題:你是如何決定蒸餾器的形狀?他想了一陣子,搔搔頭回答:不是我設計的,是蒸餾器製作商做出來的。

酒廠經理誤解了我的問題,當然蒸餾器不可能是酒廠自行設計,而是交由專業廠商來設計、製造和到廠組裝。我的疑問是,到底酒廠在創建之初,如何決定採用哪一種蒸餾器來創造構想中的獨特風味?

對一般消費者而言,酒廠中閃耀著黃金色澤的蒸餾器總是引人驚嘆,高矮胖瘦各式各樣的造型,或曲線優美,或鼓腹平頂,又或者長頸崢嶸,都成為酒廠宣揚自家獨特風格的最佳代言。但是蘇格蘭酒廠歷史動輒百年,在建廠之初,可連「單一麥芽威士忌」的名詞都尚未發明,瓶身上要看到酒廠名稱,已經是二十世紀中期以後的事,何來所謂酒廠風格?但若說這全是行銷話術,又不能否認蒸餾器的形塑能力,所以,該如何來看?

回溯歷史,當威士忌仍在「生命之水」的古早年代,蒸餾器是由陶罐所構成,而後隨金屬技術發展逐漸改變材質,其中銅質輕且容易鍛造,約在十五世紀時成為英、法等國的主流。不過蒸餾方式並未隨著材質的改變而有太大的出入,均以壺或罐的簡單構造來完成,如果曾觀看過Discovery頻道播出的「私酒大鬥法」便可得知,僅需要銅製桶加上林恩臂-也就是從蒸餾器頂部延伸的管狀物,再加上冷凝裝置便完成了。如果想取得更乾淨的酒液,則必須經過二次、三次或甚至四次蒸餾。但這種情況於柱式、或連續式蒸餾器在1830年發明之後便改觀了,不僅產量大、酒精度高,且費用降低,從此開啟了現代化蒸餾的另一扇大門。

但為什麼蒸餾器的形狀與新酒風味息息相關?得從材質說起。銅除了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導熱性以及不易腐蝕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夠去除雜味而讓酒質更為乾淨。穀物發酵時,由於蛋白質的存在,將被酵母菌轉化為包含硫化物的各式衍生物,並產生諸如果甜、包心菜捲、硫磺等等複雜的滋味,其中部分雜味常為人所不喜,但可以在蒸餾時與銅作用而去除,因此蒸餾器各種形狀的設計,無非就是為了控制蒸氣與銅壁的接觸時間。低矮的蒸餾器由於酒精蒸氣容易被收集,雜味較多、酒體較為粗曠複雜,但中腹若鼓大如球,如同Ballindaloch,可讓蒸氣體積膨脹後凝結,再流回到底部重新蒸發,最後呈現的酒體便顯得較為乾淨柔和。

當然,酒廠追尋的體魄不同,輕盈或粗壯各擅千秋。格蘭傑的蒸餾器擁有全蘇格蘭最高的頸部,製作出輕柔細緻的新酒,而麥卡倫則以斯貝賽區最小型的蒸餾器著稱,造就了雄渾厚實的體質。不過千萬別誤會,新酒酒體的塑造並非如此單純,除了蒸餾器的形狀之外,其他如林恩臂上舉或下垂的角度、可讓蒸氣凝結後回流的裝置、蒸氣冷凝的設施,甚或加熱的方式和速率、酒心提取的範圍、以及蒸餾的次數等等,全都對酒體造成影響。位在蘇格蘭西岸的愛莎貝(Ailsa Bay)蒸餾廠在建廠之初便做了有趣的實驗,將二對蒸餾器的銅製冷凝裝置改為不鏽鋼。我試飲過兩種新酒,銅製冷凝器下呈現清楚的果甜與花香,不鏽鋼製則充滿肉質和金屬味,兩者大相逕庭,也充分顯示了設備與風格的對應關係。

再舉一個例子。在謠諑既久的市井傳說中,噶瑪蘭的蒸餾器形狀從格蘭利威複製而來,所以等同複製了利威的風味。這一點我雖請教過噶瑪蘭,但其實不必,因為兩座酒廠的蒸餾器即使都屬於燈籠造型,但兩者設計、製造的生產商不同,管線的配置及附屬設備必然不同。此外,利威二次蒸餾器的林恩臂近乎水平,噶瑪蘭則約呈20度向下,先不考慮加熱、操作和酒心提取的工藝,單單角度的差異便足以影響酒精蒸氣凝結的快慢,單憑蒸餾器的長相來說故事應可休矣。

回到我最前頭的問題。蒸餾器的製作商累積數十年或上百年的工藝,握有眾多既有酒廠的資料,因此可根據酒廠所希望的風味走向提供專業建議,蒸餾器的形狀僅是其中之一。但這些設備、管線細節過於繁複,非生產人員難以理解,所以化繁為簡的獨尊最吸引人的蒸餾器。至於其他可能造成影響的製程工藝,便留待下回一一分解。
 

arrow
arrow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