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enromach Origins 1.jpg  

時間:4/19/2014 Benromach品酒會
總分:68

Nose:非常甜但略沈重的蜂蜜,但清楚的硫磺味第一時間便衝出杯口,讓人很難適應,靜待一段時間後,硫磺稍降,少許柑橘,一點點橡木桶,奶油油脂則逐漸增多,但即使經過30分鐘,硫磺仍在,而且蒸起臭雞蛋暗示,讓人感到相當遺憾 17

Palate:入口的油脂十分豐盛,但很快的,硫磺味便直衝而出,攜帶著略沈重的蜂蜜和麥芽甜,胡椒的刺激感也是十分清楚,很年輕的木質,不過儘管多喝,依舊無法習慣硫磺味,只能悵然放棄 16

Finish:中,木質單寧刺激長長的停留,油脂的蠟質塗佈在舌面,硫磺感自始至終的存在,少許麥芽甜隱藏在舌兩側 18

Comment:G&M於1993年買下Benromach之後,因為名稱與水源問題,到1998年才真正開始蒸餾。對於一間已經有百年歷史的裝瓶廠來說,在這長達5年、威士忌產業仍處低檔的期間,剛好可以用心思考未來的方向。果然,首年便採用有機大麥,隔年又作了Golden Promise實驗,其企圖心不可稱之不盛。
黃金諾言大麥約在1965年開始大為流行,主要原因不外乎好種植、酒精產量高,但逐漸的被其他改良品種所取代,譬如目前最流行的Optic。可時至如今,由於某M牌大力鼓吹100%使用這大麥,讓Golden Promise籠罩於某種神話當中,即使對大多數的蒸餾廠來說,麥芽相較於製程、桶陳等因素的影響實在不大,而每噸麥芽能生產的酒精量卻攸關生計,又即使M牌在1994年的時候也因為此種大麥的酒精產量少、種植面積銳減等因素而降低用量到30%(?),不過在物稀為貴的情況下這神話依舊存在。我個人很難把60、70年代老酒的美好風味全歸功於Golden Promise,終究影響成品的因素實在太多,麥芽品種所佔者應該不多。
結論是:十分失敗的作品!為何失敗?使用的橡木桶太糟糕,糟糕到我根本喝不完20cc,硫磺味完全主導所有的風味走向,我的評分其實毫無意義。對於這種裝瓶產品,我不知道G&M的想法,不過接下來G&M又做出了4個batch的Origins,分別是:
•Benromach Origins Batch 2 - Port Pipes, 1999/2011
•Benromach Origins Batch 3 – Optic, 2000/2010
•Benromach Origins Batch 4 - Port Pipes, 2003/2013
•Benromach Origins Batch 5 - Golden Promise, 2005/2013
這種勇於堅持的實驗精神,很是令人佩服,卻也讓人捏好幾把冷汗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