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說說蒸餾廠 (2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Spirit,不是精神、靈魂,而是大麥蒸餾精釀並陳放經年後的精髓。為了準備Aultmore品酒會而瞭解了酒廠的歷史,不禁哼起了60年代反戰歌曲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的旋律。

正如我在品酒會報名訊息中所稱,Aultmore這間可稱如寒流般冷的蒸餾廠,在我心中其實並不怎麼冷,因為可能是剛接觸SMW的早年便買進了Blackadder 1989,後來又在TWE網站看到黑不溜丟的1990,以及老到36yo、但價錢相對便宜的DL OMC。這幾支酒買來就放著,我是說「藏」著,而藏之既久,乾脆就辦一場品酒會吧!只是蒐集其他酒款之後,從來沒有過的經驗是,居然找不到一支OB來當酒廠風格的基準!對於年產量290萬公升的酒廠來說,到底酒跑到哪兒去了?

Aultmore 唸成OLT-more,蓋爾語的意思是"big burn",來自於鄰近的溪流Auchinderran Burn,於1895/96由Alexander Edward所創立。這位愛德華先生當時已經擁有Benrinnes,1989再將Oban添入他的版圖,創立了"Oban and Aultmore-Glenliver Distilleries Ltd",似乎遠景一片大好。可惜威士忌產業在1899年開始發生破產危機,Aultmore被迫關廠,直到1903/04才又恢復生產,不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大麥原料缺乏,再度迫使它關上大門。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名稱:Glenkinchie ('Kinchie'可能來自原地主'de Quincey')
別名:The Edinburgh Malt (位於Edinburgh東方約15英里)
鄰近蒸餾廠:Rosebank, Saint Magdalene, Glen Flagler水源:Lammermuir Hills / Kinchie Burn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蓋爾語的Cragganmore意思是The big rock,如今酒廠的入口便擺放了一塊巨石,據說這塊巨石是有來歷的。原來酒廠的創建者John Smith是一個體重超過360磅的壯漢,傳說中他在自己的田地裡見到了這塊巨石,而後獨力將這它刨起,意外的發現了埋藏在巨石底下的一筆財富。

傳說當然只是傳說,事實上John Smith的來頭確實不小,他的父親George Smith在1824年創建了Glenlivet,並且讓Glenlivet取得合法執照,難怪John Smith在20歲出頭便已經擔任Macallan的經理,並且在1858年順利的接掌Glenlivet。短暫的離開Speyside區去經營Clydesdale之後,1865年再度回來並將Glenfarclas承租下來。經歷如此輝煌豐富的他,在當時的威士忌酒界名號可說十分的響亮。只是即將邁入不惑之年的John Smith懷有極大的夢想,不甘心一輩子為人作嫁,因此決定擁有自己的蒸餾廠,所以1869年大刀闊斧的在Spey地區1600英尺高的山丘Cragan Mor,完成了他的夢,這也就是酒廠命名的由來。在當時,Spey地區仍存在許多非法蒸餾廠,不過顯然Cragganmore建廠的時間點和地理位置都相當理想,因為該地方在過去20年間都未曾出現新蒸餾廠,而且鄰近地區的主要農作物便是大麥,又靠近Spey、Avon與Livet等三條河的交會口,加上距離Ballindalloch火車站僅有半英里之遙,所以做為燃料用途的泥煤取得相對容易。最重要的是,當時威士忌產業正開始蓬勃發展,銷售量不斷提升,新酒廠的興建可說恰逢其時,酒廠每年約100,000加侖的酒立即被James Watson of Dundee購入製作調和販售。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ragganmore.jpg  

在所有信證歷史均未成形的極遠古時代,水神共工與火神祝融水火不容的交惡大戰,戰敗的共工一時昏了頭怒撞不周山,讓天傾西北、地陷東南,一時之際天崩地裂宛如世界末日。摶土造人的女媧悲憫眾生,煉了3萬6千5百塊五彩石補天,獨獨不小心留下一塊石頭未用,在人間經千萬年的修煉通了靈性,卻也動了凡心,給一僧一道帶入塵世歷經一番風雨,將所有離合悲歡和炎涼世態均紀錄在此頑石上,是為《石頭記》!

故事到此為止,因為曹雪芹年壽有期,只不過聽故事的小朋友都喜歡追問,後來怎麼了?

後來啊~不說沒有人知道,這可大可小、嚐遍紅塵俗世滋味的石頭,終究仍是一顆不知點頭的頑石。在十七、八世紀西風東漸的時代,往來商旅攜來了西域風土的奇言怪譚,百無聊賴的不禁再度觸動凡心。只是前一陣紅塵歷經的「好」、「了」,將它吸取的日菁月華幾乎消耗殆盡,殘存一絲力氣僅足夠一次quantum leap,無法如成佛得道的石猴子腳踏筋斗雲一去十萬八千里,又由於道聽塗說的資訊不明,航線、航向及航距均判斷有誤,暴虎馮河般奮勇一躍,便直接墜落在蘇格蘭Speyside區動彈不得。時年18世紀初葉,西域史書有載:「霞光一道急墜北西北,疑隕石也!」(詳見約翰生博士Dr. Samuel Johnson的巨著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有關Meteorite的註釋)

話說居住在這區域附近的約翰.史密斯(John Smith)先生,是個臉色紅潤、重達360英磅的壯漢,據傳曾醉酒之後,力挽當時剛通車不久的火車頭倒退一百步,魯智深醉拔楊柳根本不夠看,三國時期力分雙牛的猛將「虎癡」許褚差堪可比。此人不僅「力拉火車兮氣蓋世」,且釀得一桶好酒,年紀輕輕便已歷任包括Macallan、Glenlivet、Clydesdale及Glenfarclas等多間蒸餾廠的經理,能文能武的他在當時的威士忌酒界,可謂「喊水會結凍」的一號人物。只是史密斯並不以為滿足,在他內心深處潛藏了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這秘密,不能透露給他創立Glenlivet的老父得知,也不想讓他主掌Parkmore酒廠的老哥明瞭,如龍困淺灘的他,時時在農莊中往回踱步、長吁短嘆。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中古漫長的幾世紀,以及橫跨中東與西歐廣大的空間中,神秘主義者、冒險家、投機客、江湖術士、騙徒,甚至如牛頓之流道貌岸然的廟堂學者,都前仆後繼、瘋狂的追逐具稱可點石成金,具備長生不老神秘魔力的「哲人之石」。這物質以隱諱的各式名稱雜見於奧秘不可解的手卷文書中,但其共通點是,不僅能將簡單的物質提升到更高的層次,因而被視作轉換黃金的關鍵,更提高到哲學層次,被解釋為能與世界最深層的內部架構聯繫,進入宗教的神秘意義,進而破解生存之謎、揭開長生不老之秘。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中蘇格蘭西部的首府Glasgow和Edinbough之間,自1773年始,便緩緩流動著貫穿東西兩岸、世界上第一條人工修建的海通運河Forth-Clyde,到了暮春三月時分,堤岸兩旁的野玫瑰花苞紛紛綻放,一時雜花生樹、群鶯亂飛,風光明媚多嬌,也因為如此,1840年James Rankine在運河河畔建立了蒸餾廠之後,便為她取了個美麗的名字:Rosebank(玫瑰河畔)。而後幾番人世更迭,酒廠歷經多次修停、轉手、合併,來到1993終於劃下美麗的句點,結束在當今世界上最龐大的酒業巨人帝亞吉歐Diageo手中,當時仍稱為聯合酒業UDL(United Distillers Ltd.)。對於這麼一間已永遠消失的酒廠,著作等身的威士忌大師Jim Murray在他最重要的著作Whisky Bible中欷噓"Rosebank has to be one of the top ten distilleries in the world……Closed. But if there is a God will surely one day re-opened."

無神。瘋狂、享樂與獸性的希臘酒神Dionysus頹然醉倒、不問世事,所以酒廠不復存在,蒸餾執照早已被取消,所以也沒有復廠的可能。選擇在暮春時節雨紛紛的五月,為這間早已消失的酒廠辦了場品酒會,並沒有那麼多緬懷的心思,而且說穿了其實可笑,只是很單純的、有些愚蠢的、但痴心妄想的,為了這一個美麗的名字,唸出聲音來猶恣輕舟晃盪穿梭於玫瑰花海之間。便譬如Umberto Eco的第一部小說中所述明,《玫瑰的名字In Name Della Rosa》在中世紀是如此一個神秘、隱喻的象徵,表明字彙所能內涵的無限力量,一旦「Rosa」這個字被創造,即使原先並不存在,在口中輕吐出來的剎那便即存在,無論是否曾被見著。只是歷史常充滿惡意的玩笑,有此一說,在威士忌酒類景氣大蕭條的80年代,UDL在手中兩間蘇格蘭低地酒廠Glenkinchie和Rosebank中,必須選擇考慮關閉其中之一,而Rosebank這名字太美麗、太夢幻、太虛無飄渺了,讓人無法在第一眼立即聯想到蘇格蘭,所以美麗成了錯誤,名字背負原罪,酒廠因此關閉,孰令致之、又孰能致之焉?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