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aigellachie 14yo, 2009/2024

時間:2024/04/15
總分:89

Nose:甜甜的雪莉風,油脂十分豐富,蘋果派的內餡、煮過的鳳梨、糖漬鳳梨、糖漿、果醬,淡淡的麥芽、奶油餅乾,微微的肉桂、薑片辛香料,一些年輕的木質單寧,慢慢的浮出些肉質感(對,有慕赫的感覺)

Palate:第一印象是豐腴飽滿的油脂,甜甜蜜蜜的柑橘、鳳梨乾、葡萄乾和一點點微帶點酸味的甜蜜餞,結實的輕燒烤橡木桶,一點點木炭暗示,許多胡椒、荳蔻辛香料,木質單寧,少許乳脂,苦甜苦甜的咖啡、巧克力

文章標籤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財訊第709期.jpg

串流影音平台上,真實犯罪紀錄片或影集似乎很容易獲得觀眾喜愛,如《毒梟》、《絕命毒師》、《絕命律師》等等。這類影集通常觸及善惡難分的中間灰色地帶,也常偷渡「俠盜羅賓漢」或「義賊廖添丁」的非法正義概念,更能讓平凡人得以滿足被道德規範制約的犯罪或暴力心理,因此縱然有過度美化犯罪之嫌,但這種類型的題材永遠不會斷絕,近日爆紅的《周處除三害》也是其中之一。

為什麼會突然聊起這話題?原來今年2月威士忌界突然傳出一起事件,英格蘭賓堡(Bimber)酒廠以及蘇格蘭Dunphail酒廠的創辦人盧卡茲•拉塔耶夫斯基(Lucasz Ratajewski)在倫敦被逮,理由是20年前,他在波蘭因非法持槍、密謀謀殺和供應毒品等罪名被判處3年徒刑,但是他逃離波蘭、輾轉來到倫敦後,改名換姓為Dariusz Plazewski重啟第二人生。一開始從事房地產開發和建築工作,賺了幾桶金之後,掩藏在內心深處的蒸餾脈動慢慢浮出,最終與合夥人共同創立了賓堡酒廠。

盧卡茲曾在訪談中提到,波蘭家鄉的私釀月光酒(moonshine,意思是在黑夜裡趁著月光釀製的酒)十分普遍,因此從祖父和父親處習得蒸餾技術,可說是私釀者的第三代。由於缺乏現代化的設備,從原料到裝瓶全靠手工,必須倚靠觸覺、嗅覺和味覺等感官去判斷糖化、發酵和蒸餾種種製程。因此當他創立酒廠,便導入了這種手工精神,而Bimber這個字其實就是波蘭語中的「月光酒」的意思。

賓堡的大麥原料主要來自酒廠鄰近的漢普郡,受到海洋氣候的調節影響,當地生產的大麥品質十分良好。採收後的大麥由發麥廠進行處理,依照賓堡的要求,廠內特別騰出一整座地板,以傳統的地板發麥方式來製作麥芽。麥芽經磨碎、糖化後,將澄清的麥汁放入木製發酵槽內,再投入特別為酒廠設計的酵母菌株進行七天的長時間發酵,而後利用兩座小型的銅製壺式蒸餾器,以直火方式蒸餾,酒心切得非常窄,新酒的平均酒精度也極高,創造出輕盈且充滿果香的酒體。

文章標籤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威士忌雜誌60期.jpg

在台中國家歌劇院參加格蘭利威200周年紀念款的發表晚宴上,我的老毛病又犯了,心中暗自嘀咕:奇怪,1824年的蘇格蘭應該不會出現「美國橡木桶」吧?當時的酒帶著煙燻泥煤風味應該是相當合理的不是嗎?為什麼首席調酒師Sandy不試著復刻這種早期的可能風味呢?

我的糾結心態有點可笑,說到底,今天不可能有人嚐過200年前的酒,所謂「復刻」毫無依據也不具意義。不過我倒是喝過由老字號裝瓶商G&M所推出的80年格蘭利威,酒質華麗優雅,絲毫不顯年華老去的疲態,但也沒有我想像中的煙燻味。所以,各位喝過最古老的酒-我指的是蒸餾年分而不是熟陳酒齡-是哪一款?

不過,我得稍微修正上面那一段話,確實沒有人嚐過1824年的酒,但是卻有人喝過1833年的酒。話說在2022年,蘇格蘭布萊爾城堡Blair Castle-沒錯,就是每年春秋兩季Keeper of the Quaich舉辦入會儀式的城堡-的常駐信託人Bertie Troughton,在酒窖某一扇門的後面發現40瓶積滿灰塵的古樸瓶子,還有張標籤寫著這批威士忌是在1833年蒸餾、1841年裝出,而後在1932年重新裝瓶。假如標籤的註記正確,顯然這批酒在1932年之後便淹沒在城堡眾多的古物中。

布萊爾城堡於1269年興建,距今已近750年,我曾因參加Keeper晚宴而有幸造訪,當時雖然因為過於興奮而未能仔細查看,但每個房間每個轉角都是骨董,根本叫人眼花撩亂,因此這些不起眼的酒瓶被忽視其實十分合理。維多利亞女王和亞伯特親王曾於1844年造訪布雷爾城堡並長住3個星期,城堡的記帳簿上便記載著飲用的酒類,據說女王極可能喝過這一批威士忌,反正胡亂猜測無人驗證但也無從質疑。

文章標籤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登麥克菲爾 喬治先生傳承系列第四版】上市發表會

謝謝廷漢的邀請,老實說,參加前我完全不知道發表的是哪一支酒,所以來到會場後,狐疑的看著桌上擺了一杯酒,拿起來聞聞,心裡想不會是這一支吧?

當然不是。喬治先生George Urquhart是Urquhart家族的第二代,為了紀念這位「單一麥芽威士忌之父」,G&M從2021年開始每年裝出Mr George Lagacy Series,都是以1st fill雪莉桶熟陳,來到今年已經是第四版,選用的是1958年蒸餾的Glen Grant,65年的老酒非同小可,當然要認真的品飲,但一開始,還是先來試試比較年輕的Glen Grant:

【高登麥克菲爾 喬治先生傳承系列第四版】上市發表會

Glen Grant 27yo, 1996/2023 (49.2%, G&M, Refill American Hogshead C#110769, 172 Bts.)

文章標籤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威士忌人的咖啡告白》-C³offee 咖啡誌 第44期

《咖啡誌》突然約我寫專欄稿,讓我一陣錯愕不解,雖然對我來說,這兩種飲品都是生活、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似乎涇渭分明,從來不曾同時/搭配著飲用。想像裡唯一的連結,可能只是愛爾蘭咖啡,或是在《上癮五百年》一書中,把酒精、咖啡因與菸草並列為三大類上癮藥物。但我確定對酒和咖啡都沒有癮,至少沒達到上癮的程度,春節期間休養生息幾天,也不會出現戒斷症候。

這麼說或許又把這兩者區分得過於分明,因為我曾在某個製作環節福至心靈的將這兩者結合起來。由於我的工程師背景,20年前一頭栽入威士忌的世界後,就沉耽於製作工藝,努力學習有關製酒的種種。以威士忌的糖化來講,傳統做法是將不同溫度的熱水分3~4次澆入糖化槽,與麥芽拌合並靜置一段時間後,再將麥汁濾出,但也有越來越多的蒸餾廠採用類似啤酒產業「洗槽」的方式,也就是由上方透過灑水頭撒下熱水,維持麥芽糊床上方一定的水量高度並過濾麥汁,稱為sparge。所以在某一次講品酒會時,靈光一閃的比擬為咖啡的手沖做法,也就是分批注水過濾,以及持續注水的浸泡方式。如同各位咖啡玩家所熟知,這兩種方式萃取得到的風味大不相同,同樣的,威士忌酒廠也可以藉由不同的方法,各自得到想要的發酵物質。

但是我的識見還是過於淺薄狹隘了,單純就製作而言,咖啡與威士忌的連結何止一項?兩位大師朋友林一峰與陳志煌去年合著了一本《咖啡威士忌大師課》,便從製程、風味、調飲一直到餐搭,秉持各自的專業整整對談10講,例如以原料而言,兩者同是農業副產品,都源自大地,也都擁有不同的栽種地形、地質、氣候、水文等等環境條件,而最終風味能如何去反應這些風土特質,消費者又該如何去分辨?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或者是風馬牛不相及?

《一個威士忌人的咖啡告白》-C³offee 咖啡誌 第44期

文章標籤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Lakes NAS The Whisky Make

時間:2024/03/31
總分:88
Nose:油脂相當充分的蜂蜜、焦糖甜,淡淡的橡木桶煙燻在底部,微微的皮革、略沉的烤麥芽、烤麵包和一些略苦的咖啡、可可,少許木質、荳蔻辛香,微微的菸草、藥草暗示,堅果、炒焦的花生,加一點水,紅酒、莓果的滋味就透了出來

Palate:油脂確實非常豐富,許多紅酒的酸感和單寧,沉沉的葡萄乾、果乾伴著沉沉的橡木桶,微微的木炭和煙燻,許多焦糖甜,一些皮革,肉桂、荳蔻辛香,略苦的巧克力、咖啡、可可,加一點水之後釋出較多的熟果甜

文章標籤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佛力35週年系列

由於我從剛開始喝威士忌就認識了Signatory,所以一直以為聖佛力是一間數十年的裝瓶廠,也所以發現35周年還算年輕啊(誤)。開場時廷漢老闆Michael講了他與聖佛力創辦人Andrew Symington認識的經過,聽了真的會心一笑,想像Andrew開著堆高機的畫面十分草根,那個想開酒廠的誰誰誰,快去考個堆高機駕駛執照吧!

為了慶祝35周年,廷漢大手筆的推出8個單桶,每一桶都是目前越來越稀有的高酒齡,從32年(1991/2023)起跳,最高48年(1975/2023),而更驚人的是價格,害我聽了心動不已,如果想找自己的年份酒,這批單桶我覺得很可以。

感謝Michael,午宴開了3款酒請大家喝,我的紀錄如下:

Mortlach 32yo, 1991/2023 (54.1%, Signatory, 1st fill Oloroso sherry butt, 580 Bts )

文章標籤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Last Drop品酒會

成立於2008年的The Last Drop, 一心一意尋找並裝出全球稀有且古老的烈酒,不限於蘇格蘭威士忌,還包括其他地區的威士忌以及干邑白蘭地、蘭姆酒或波特酒,至今總共只裝出36款酒。2016年被美國的Sazerac公司買下-大家可能不熟悉Sazerac,但這間公司擁有Buffalo Trace(野牛仙蹤)、Barton 1792,以及印度的Paul John,也因此這3間酒廠的酒均由長懋代理。

長懋這次邀請Rebecca Jago來到台灣,她是The Last Drop創辦人之一Tom Jago的女兒,也是目前公司的Managing Director(相當於總經理吧?)。這次帶來3支酒款,我快速的記下紀錄:

The Last Drop品酒會

The last drop No.28 Signature Blend by Drew Mayville (60.7%, 1458 Bts.)

文章標籤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麥卡倫翠綠麥穗-1.jpg

麥卡倫去年11月在101大樓「双融域」舉辦「Harmony系列III:黃金麥穗Amber Meadow」發表會,打造了一個以永續、環保為主軸的展示空間,十分具有啟發性。酒廠邀請了Paul McCartney的2個女兒-沒錯,《披頭四》的保羅麥卡尼-服裝設計師Stella McCartney以及攝影師Mary McCartney,與調酒師創造並完成這一款作品。
當時我不知道的是,其實完成的作品不是只有一款,而是2款,也就是這支免稅專賣的「翠綠麥穗Green Meadow」。外包裝盒採用回收的麥稈來壓製,摸起來粗糙厚實,用以體現酒廠對於環境永續的支持理念,而酒液則與「黃金麥穗」相似,調和了波本桶與雪莉桶,風味如何?來喝喝看吧!

Macallan "The Harmony Collection III: Green Meadow" (40.2%, OB, Btl. 2023)
時間:2024/03/17

文章標籤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財訊第705期.jpg

大選前最夯的酒款,莫過於許多人從小喝到大的約翰走路(未滿18歲禁止飲酒喔),朋友們紛紛在社群媒體上轉發「1/13約翰走路品酒會」的梗圖,沖淡一些開票前的緊張氣氛。不過我很納悶,明明Johnnie Walker的發音較接近「強尼沃克」,這個被喊了3、40年的名稱是怎麼來的?我的猜測是,早期並無官方譯名,純粹只是地方菸酒專向客人介紹這支高檔洋酒時,直接用順口又接地氣的方式稱呼,久而久之就約定俗成了,也不會有如我這般的無聊人士去探究。

約翰走路風行全球,在我有限的近五年資料中,除了疫情最險峻的那一年屈居第二,其餘4年都是銷售量最大的威士忌,而且遙遙領先第二名。只是絕大部分的約翰走路都是調和式威士忌,在獨尊單一麥芽威士忌台灣人眼中,難免被小覷。不過去年年底約翰走路連續重磅出擊,與日本名廚小林圭合作推出具有神奇「鮮」味的Umami、生肖系列的龍年特別款,以及在免稅通路販售、過法國干邑橡木桶的Xordinair。這三款酒都是以藍牌為基礎再加以變化,品牌的第一位女性首席釀酒師Emma Walker展現推動轉型的企圖,終究這是一個超過200年的老牌子,面臨風潮快速輪動的世代,變是唯一的選擇。

說到200年,今年兩家大品牌同時展開200周年慶,分別是全球單一麥芽威士忌的銷售冠軍格蘭利威,以及叱吒時尚精品界的麥卡倫。在蘇格蘭威士忌的歷史上,1823是個極重要的年份,在這之前全蘇格蘭的私釀業者超過一萬家,即便英國政府不斷祭出胡蘿蔔和棒子,在天高皇帝遠的高地幾乎家家戶戶都在蒸餾。不過英王喬治四世簽署了貨物稅法(Excise Act)之後,酒稅大幅降低,我們熟悉的慕赫酒廠立即在當年成立,相隔一年,除了格蘭利威與麥卡倫,卡度、費特肯以及另外兩間較不知名的酒廠Balmenach和Miltonduff也相繼合法化。

我極喜愛麥卡倫剛發佈的全新品牌視覺「200 Years Young」,除了由兩個○○所構成的「無限」數學符號外,young字更畫龍點睛的告訴世人:「我們還年輕,一點都不老,還有無限的創意以及無限的可能」,不過至今尚未推出掛著新視覺意象的酒款。至於格蘭利威,以連續三款12年的「黑市聖水Illicit Still」、「黑市聖水二代Licensed Dram」以及200周年紀念款,來記錄酒廠從非法轉為合法的歷程,一方面讓消費者緬懷「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思古幽情,一方面也邁開再度出發的腳步,期盼未來繼續裝出更精采的酒款。

文章標籤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raigellachie 2008/2023 Dave

時間:2024/02/02
總分:90
Nose:上端一陣花香,大量的熱帶水果酸甜滋味立即傳出,鳳梨、柳丁、甜橙、蜜蘋果,微微的酒漬櫻桃和一些紅色莓果,油脂感慢慢地浮出,也出現一點點煙硝味,輕燒烤橡木桶、烤麥芽和偏沉的焦甜,少許薑汁辛香,時間拉長後,沉沉的麥芽甜和肉質、油脂感越來越多
Palate:一入口便是許多柑橘、柳橙、鳳梨等熱帶水果酸甜,加上木質單寧很新鮮潑辣,一些具有咀嚼感的麥芽、蜂蜜甜和微微的煙硝味,伴隨著豐厚的油脂,柑橘、柳丁皮和一點點藥草暗示,胡椒、荳蔻辛香刺激,一點點蠟質下,焦烤橡木桶融著油脂,少許堅果和微微的黑咖啡

文章標籤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威士忌雜誌59期.jpg

泥煤形成的環境通常為沼澤、湖泊或淺海等低窪地區,生長在鄰近的喬木、灌木、蕨類、苔蘚或藻類死亡後,掩埋在水裡並與土砂等雜物混合,植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等有機質將被微生物分解。假如分解環境中的氧氣逐漸耗盡,無法轉化成二氧化碳排出,將逐漸炭化成為煤炭的前身。

Highland Park的全球品牌大使Martin曾告訴我,每1公尺的泥煤層需要1,000年的時間來堆積,以人力或現代機械所能挖掘的泥煤層而言,都屬於頂部3公尺內的淺層堆積,其炭化程度偏低(<60%),含水量偏高(>75%)。假如堆積時間夠長、掩埋深度夠深(>100公尺)且溫度提高,那麼泥煤層將逐漸轉變為褐煤,若時間繼續拉長並伴隨著溫度持續升高,這種低階煤層將轉化為次煙煤和煙煤,並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無煙煤。

就因為泥煤的形成環境不算太特殊,所以分布在全球各地。根據統計,泥煤地(peatland)約占全球陸地面積的3%,前4大泥煤產地分別為芬蘭、愛爾蘭、白俄羅斯和瑞典,連台灣都有泥煤,稱做泥炭土,屬於濕地環境的特殊類型,工程上若遭遇泥炭土則是個大麻煩,我先前從事工程顧問業時便曾處理過。在前述泥煤地普遍存在的地區,若缺乏木柴或煤炭,即便泥煤的含水量偏高,晾乾後仍可作為燃料使用。不過燃料的使用量不大,絕大多數都是轉作農業園藝用途,可提高砂質土壤的保水性或粘土的滲透性,也可添加在栽植土壤以滿足某些盆栽植物的需求。此外,泥煤也用於過濾都市逕流及生活污水,這類工業用途的需求量也大。

根據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的統計,英國(不含北愛)的泥煤總面積近3萬平方公里,只比台灣面積(3.6萬平方公里)小一些,2/3都在蘇格蘭(68%),英格蘭23%、威爾斯9%,而全蘇格蘭的泥煤則占土地面積的20%。至於全英國每年採收約2萬噸的泥煤,主要提供農業園藝使用,威士忌產業的使用量極其微小,以蘇格蘭而言,還不到開採量的1%。因此International Peat Society估計,假如使用量保持不變,則2,000年內泥煤的供給量絕無問題。

文章標籤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rdnamurchan AD天韻.jpg

時間:2024/01/27
總分:87

Nose:遠遠就能聞到淡淡的泥煤煙燻,甜甜的柑橘柳橙和香草,有那種橢圓檸檬蛋糕的暗示,加上少許果醬和一些蜂蜜,放久之後,泥煤煙燻依舊纏捲著香橙甜,上端仍偏著淺淺的花香

Palate:大量的蜂蜜、焦糖甜伴著濃濃的泥煤煙燻滋味,奶油油脂豐富,許多炭烤、焦烤麵包,一些黑巧克力、深烘焙咖啡,少量黑胡椒刺激,年輕的木質單寧,麥芽糖、咖啡牛奶糖

文章標籤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lenlivet 12yo 200 Years (43

時間:2024/01/26
總分:85
Nose:上端淺淺的花香,許多奶油、柑橘、香草和微微的莓果,一些香草蛋糕、鳳梨奶酪,少許新刨的柳橙皮和年輕的木質調,時間拉長後,桂花香氣愈發清楚
Palate;很標準的波本桶風格,許多奶油、椰子、香草和微微的鳳梨甜,也有許多花香調,油脂帶了些蠟質感,一些胡椒、荳蔻的辛香伴著木質單寧,微微的燒烤麥芽、杏仁

文章標籤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款英格蘭 The Lakes湖區蒸餾廠的酒

早在2015/12/8便認識了The Lakes這間位在英格蘭的小型蒸餾廠,當時是在老朋友Cathy的邀請下,與酒廠創辦人Paul Currie見面,在座還有Steven及K大兩位大師(https://reurl.cc/RWW1Zx)。到了隔年2016/10/4,Paul再度來台,晚宴中包括Otto、重哥、蘇兄與我(https://reurl.cc/nrr0K6)。可惜The Lakes於2014年才開始蒸餾s,當然都沒有自己製作的酒。

時光飛逝7、8年後,The Lakes的酒早已在國際間打響知名度,代理商也轉了兩手換成威爵國際,邀來行銷總監Kirsty Taylor舉辦一場小型品酒會。Kirsty非常健談,講述了非常多技術細節,其中最吸引我注意的包括非常特殊、借鏡干邑白蘭地的換桶熟陳工藝釀造élevage,應該在威士忌界是獨一無二的。此外,英格蘭的熟陳法規與蘇格蘭略有不同,不強制規定使用橡木桶,而是木桶,因此酒廠的Whiskymaker Sarah Burgess-前麥卡倫的Whisky Maker-以及Master Blender Dhavall Gandhi超級高興,因為有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木材可以實驗,例如原生在南美洲的Amburana樹。

根據官網,目前酒廠釋出的裝瓶可分為兩大系列:"The Whiskymaker's Reserve"和"The Editions",前者屬於核心系列,風味偏向較重的雪莉桶風,而後者則是在雪莉基調上,試驗加入其他不同的風味屬性。品酒會喝了5支酒,但是我太專心聽Kirsty的說明,所以都沒留下紀錄,不過手中有2支酒,就來喝喝看吧!

2款英格蘭 The Lakes湖區蒸餾廠的酒

文章標籤

Da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